【福建民间风俗百图】十指悬丝演绎人生百态——泉州提线木偶戏

福建民间风俗百图

陈健俶 著

民 间 戏 曲

十指悬丝演绎人生百态

泉州提线木偶戏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称“悬丝木偶”“线戏”。关于木 偶的起源,一说源于周穆王,一说源于汉代。据《搜神记》载:“汉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儡。”唐代,木偶戏愈发兴盛,还出现了掌中戏。唐《通典》 曰:“作偶人以戏,善歌舞。”宋代,其种类越发多样,有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据考,泉州的提线木偶即是从宋代悬丝傀儡演变得来。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提线木偶主要由木偶头与躯干组合而成。木偶头以樟木为材料,经由细雕、打磨、黏合而完成木雕部分,而后通过打底、粉彩、勾勒面谱、梳髻、安须眉等步骤粉彩木雕。躯干部分为脚、手、身躯。早期木偶双脚以麻编结,无关节。双足以木头雕刻,足尖外摆,似一字形。双臂纸扎而成,关节相连。手掌分文、武手,木雕而成。身躯以细竹编成笼状,称 “笼腹”。躯干外部根据角色性格着戏装、戴头盔、安鞋履。木偶身上安有十六条提线,可表演行踏、跪坐、颠跌等动作。

泉州提线木偶戏音乐唱腔独特,高远质朴,称“傀儡调”;其主旋律与南曲相近却又略有不同,节奏明快,刚健活泼;曲牌丰富多彩,打击乐自成 一格,常以小唢呐为主乐,俗称“嘉礼调”。

来源:摘自《福建民间风俗百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