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校家社协同育人】家风润心 共育未来——一年级四班刘译文家庭“好家风”育人故事展播

2024年,青岛第五十三中学基础学部与校家社三方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和实践协同育人模式,以“共育时代英才,成就未来领袖”为愿景,致力于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基础学部校家共育的好故事无处不在: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刻、共同习字的静谧时光、亲子运动会的欢乐场景,交通护学岗、家长进课堂、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工作中,在您榜样示范的带动下,不仅增进亲子关系,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随着2025年的到来,我们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此背景下,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十七部门的号召,深入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为此,学校特别推出“我的好家风”系列,分享家庭教育的动人故事。

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一年级4班的刘译文家庭,通过展示她们的好家风,探寻“时间育人”的共育智慧。

一年级4班刘译文家庭

家风涵养成长,小家汇聚大爱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它代表着家庭的风气和价值观。家风就像一棵大树的根,深深地扎在家庭的土壤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

良好的家风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人道德成长的摇篮,从我们小时候起,父母的言传身教,长辈们的为人处世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品格。比如,诚实守信的家风会让孩子明白承诺的重要性,从小就做一个有信用的人:尊老爱幼的家风能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尊重长辈、爱护晚辈拥有一颗善良和温暖的心。

家风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每个家庭都有好的家风,整个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良好的家风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美好。

作为一名家长,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家风则是这堂课上最核心的教材。在我们的家庭里,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却凝聚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一、“小规矩”养成“大品格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独特性,用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从孩子懂事起,我们就注重培养她的规则意识。比如吃饭时,一定要等长辈入座后大家才能动筷;家中的物品,使用后要放回原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规矩,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让孩子学会了尊重和自律,逐渐成长为尊重她人、自我约束的良好品格。

记得有一次,孩子和同学约好了周末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可是到了周末,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孩子有些犹豫,不想出门了。我对孩子说:“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哪怕遇到困难,也不能轻易放弃,不然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孩子听了我的话,想了想,还是穿上雨衣,出门去了图书馆。后来,孩子的同学告诉我,那天她以为孩子不会来了,没想到孩子还是冒着雨准时到了。从那以后孩子和这位同学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因为她知道孩子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二、陪伴阅读,点亮知识灯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

在我们家,阅读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家庭活动。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留出专门的时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各自捧着喜欢的书籍阅读。孩子从绘本开始,逐渐过渡到童话故事、科普读物,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通过阅读,孩子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词汇量不断增加,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阅读让她学会了思考,拓宽了她的视野,为她的成长点亮了一盏知识的灯塔。

三、良好沟通,引导建立自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坚持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她勇敢面对,培养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挫能力。

平常日子认真倾听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我发现与孩子的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我学会了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和需求。有时也要适当鼓励和赞美,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她的积极心态。

在我们的家庭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陪伴着孩子茁壮成长。我相信,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孩子一定能成长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

让我们期待更多家庭能够像刘译文家庭一样,培育出优秀的家风,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也期待校家社三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书写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撰稿:王丽杰 刘译文妈妈

审稿:于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