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从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军和蒋军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内战,其结果是我军战胜了蒋军,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场为期四年的解放战争中,双方许多将领战死,被俘,起义,投诚,其中以蒋军为多数。
蒋军由于是失败方,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将领被俘虏,甚至起义和投诚,当然还有逃往台湾的,这个暂且就先放一边,不做考虑。那么在解放战争中,蒋军将领中起义,投诚和被俘三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待遇之间差距有多大呢?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起义,起义是在双方交火前加入我军,没有产生人员伤亡的。投诚大多数指的是在双方交火后,因为战事对自己处于不利的状态下,选择放下武器投诚。被俘很好理解,在战争胜负已定的时候,在战场上被俘虏的人。
就蒋军起义的高级将领来看,其结局还是非常不错的,就拿在长沙起义的陈明仁来说,原本是我东北野战军的对手,后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选择了起义。新中国建立后,陈明仁的待遇很高,依旧是位高权重,在授衔仪式上还是有份的。再比如北平起义的傅作义,同样有功于民族,担任了水利部长等要职。
往小一点说,就如卢汉、刘文辉等原先蒋军时期的地方要员,在起义后一定程度上,对于起义的蒋军高级将领,职务和待遇和原来变化不大。所以起义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既能有功于民族,有利于自己。
第二种是战中投诚的,这种稍微复杂一些,其待遇肯定是不如起义的,毕竟双方已经交火了,造成了人员伤亡,假设投诚后被安排官职,继续统帅军队的话,则对士兵们也是不尊重。就比如辽沈战役期间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他与我军展开交战后宣布投诚,新中国建立后,郑洞国获得自由,担任了水利部参事等职务,结局还是不错的。
当然还有个别在战场上投诚后,没过多久又逃跑的蒋军将领,比如李文。在西南战役中的成都战役中,蒋军第5兵团司令李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宣布投诚,我方接受后没有限制李文的自由活动,后来李文私自逃回了台湾。整体来说,投诚的蒋军将领们不会被授勋,但能保证自由,给予一定的官职地位。
待遇最差的肯定是被俘虏的蒋军将领了,这种要分情况来看,那些官职不是很高,没有达到兵团司令级别的人,被俘虏后要查看有没有罪大恶极的情况,比如早期杀害新四军,群众等,如果有的话,或许要面临被处决的危险,比如李本一,他被处决的罪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残杀三万群众”。
绝大多数蒋军高级将领被俘虏后要经过劳工改造的,比如在功德林进行教育,像杜聿明,王耀武,黄维等人,他们根据改造的快慢先后释放出狱了,最快的有十年,最慢的长达二十多年,一切根据自身表现来看的。
在被俘虏的蒋军高级将领中,有一种现象属于特殊情况,对之前所犯的战争罪行不大,同时自身又拥有很好的教育,有学识的人,如邱维达由于出色的军事理论知识,在河南永城战败被俘虏后没有进入功德林改造,而是加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团学习,此后调到华东军政大学担任教员,获得了自由。
整体来看,蒋军高级将领起义,投诚和被俘的待遇差距还是挺大的,起义能保持原有官职职务,没有什么大的损失,投诚能获得自由,同时还能给予一定的的虚职,被俘虏绝大多数需要经过改造才能获得自由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