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楼/摄影 枫林绿洲
生命的绽放
文/天道酬勤
黎明的曙光温情地照耀着狮城这片古老的大地,悠悠运河水流去的是岁月,却带不走人们对这片热土的浓浓真情。如今佳节将至,抚今追昔,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更要珍惜并热爱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到: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现在想一想: 朝鲜半岛局势,韩国政局闹剧,俄乌战争,巴以冲突,黎以冲突,伊朗袭击以色列,胡塞武装袭击美军航母……。真的是,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好好珍惜吧!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因为我们这里军歌嘹亮!
岁月看似无影无痕,但岁月如歌。演绎盛世繁华,这首嘹亮的、震撼人心的军歌永远激荡在人们的心中。如今的盛世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的民族英雄,英勇的革命军人——最可爱的人用一腔热血,钢铁意志,血肉之躯;用坚定的信念,不怕死的拼搏,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铭志不忘。
军人英雄们赤诚热血,信念坚贞,心怀民族大义,义无反顾敢于亮剑,不怕吃苦,视死如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了新中国,前进!”“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人在阵地在”。一句句豪言壮语,一副副铮铮铁骨,一个个舍生忘死。致敬最可爱的人,是他们踏冰卧雪,是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浴血奋战。抗联将士卧寒冰,洒热血。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所向披靡。铁血军人,上刀山下火海,忍饥挨饿,宁折不弯。尖刀连,突击队,敢死队,爆破组,让人敬重的冰雕连,他们前仆后继,打不败击不垮。冲锋号是最美的军歌,英雄们用血肉之躯筑成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峥嵘军魂,大国脊梁。中国军人,铁血尖兵,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他们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无数次的奇迹,他们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在他们面前就没有不可能的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生活在繁华盛世,我们更要缅怀革命先烈,珍惜拥有。牢记英雄们的爱国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有一种信念,叫精忠报国;有一种理想,叫执着追求;有一种情愫,叫家国情怀;有一种自豪,我是中国军人! 他们的生命之花绽放的最美丽!
我想,天地万物,大自然赋予了各自生命,各自有其特有的姿态,诠释着自己。尤其是花儿绽放,装扮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可见,生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的革命军人们会让它熠熠生辉,绽放出生命的最美的光芒!
无数花儿选择在春天绽放。我更敬畏凌寒怒放的梅花。梅花被世人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他具有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品格。梅花为了那次绽放,默默无闻,不惧严寒,迎风傲雪,积蓄一生的力量只为那一次的绽放,尽管知道绽放后等待着他的只有凋零,可还是义无反顾,把他最好的留给后人,装扮着世界。以花及人,这就是军人品格的象征,让人肃然起敬,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最可爱的人!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我想到了长津湖战役“冰雕连战士”----铮铮铁骨,铁骨丹心。不是雪,是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是战士的肉体与冰雪的结合体,他们必将绽放出最美的花香。他们品格崇高、气节坚贞,敢于斗雪吐艳,凌寒留香。是雪花,是梅花更是“冰雕战士”的高风亮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是梅花更是写出了“冰雕战士”的精神——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舍我为国的军人品质和坚贞气节。如今请你“在丛中笑”吧!笑看祖国的繁华盛世,如你所想,吾辈更当自强不息。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冰雕战士”用可歌可泣的行动,用短暂的生命诠释执着与追梦。感天地泣鬼神,他们不畏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凄风冷雨,这些“冰雕战士”的生命之花只尽情的绽放了一次,但是必将成为永恒! 他们的生命像彩虹一样——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他们的美丽无人能及,注定永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梅花陨落,奉献精神永存。先辈长眠,吾辈常念。我们在感恩阳光,给我们温暖;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与关爱;感恩师长,给我们知识与真理;感恩朋友,给我们欢乐与友谊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恩革命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缔造了我们的新中国,我们才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季哥向我推荐了军旅作家居晓年。我看到了他的文章,很是敬佩。季哥说: 居晓年是他的一个战友。居晓年新兵入伍后,新兵连训练由季哥当班长训练的。居晓年把战友情阐述的淋漓尽致,把那种无法割舍的战友情,细致入微的描述出来,勾起了当兵人对那段军旅生涯的回忆。
雷锋同志说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向军人学习,向军人致敬!让我们满怀激情的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灿烂,花期最长、贡献更大,绽放得最夺目!
(作者系河北沧州市健走协会 千童团队队员)
[编辑 郭文甫/图片 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