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独立炼厂俄油进口震荡,市场应如何应对?

2024年,中国独立炼厂的俄油进口量遭遇重创,呈现出大幅下滑的态势。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国际制裁政策的深远影响,也揭示了全球石油市场中,炼厂原料供应链面临的多重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分析2024年独立炼厂对俄油的进口情况,并探讨未来的市场应对策略。

根据隆众船期的数据,2024年我国独立炼厂及贸易商合计进口俄原油约2800万吨,同比减少约33%。这是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独立炼厂从俄罗斯进口的ESPO原油年度到岸量亦首次低于2000万吨。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逐一分析。

首先,自2024年初以来,独立炼厂的开工率和利润水平均面临低迷,直接导致了港口整体原料到货量的减少。根据行业内的统计,港口原料到货的降幅超过了10%。与此同时,地炼厂对俄油的采购决策也受到俄油市场贴水的持续波动以及下游需求变化的影响。由于高位的俄油贴水压缩了其性价比,加之国内外客户群体的多元化,独立炼厂主动减少对俄油的采购势必成为常态。

尽管如此,俄油在独立炼厂整体进口原油品种中的占比仍高达28%。这说明,尽管采购量有所减少,但对于一些炼厂而言,俄油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其重要性并未完全消失。尤其是考虑到独立炼厂的产品结构及市场需求,这种刚性需求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支撑对俄油的进口。

从整体出口情况来看,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对印度的海运原油出口超过8000万吨,其中乌拉尔原油占据主要份额,几乎占到印度所有接受的俄油的80%。同时,与中国的海运进口量也保持在6500万吨以上,以ESPO原油为主,显示出两国之间强大的贸易联系。这一现状促使我们不得不关注俄罗斯原油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变化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此外,报告还提到,中国的管道俄油进口量在2024年维持在4000万吨以上,巩固了俄罗斯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2024年中国俄油进口量总计达到1.0847亿吨,同比增长1.3%。这是中国在面对全球能源供应链波动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同时也显示了俄罗斯在供应中国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局势,独立炼厂和其他炼化主体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首先,炼厂应优化采购渠道,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分散风险。此外,扩大与其他原油生产国的贸易联系,以缓解俄罗斯原油进口减少带来的冲击。此外,提高内部炼油效率与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改善利润率,也变得尤为重要。

总之,2024年独立炼厂对俄油的进口景象反映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全球经济形势动荡以及国际制裁加剧的背景下,炼厂需要灵活应变,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只有通过多样化的策略以及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