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报
表
彰
近 日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2024年度医学引进新技术评估获奖项目公布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共7项新技术上榜
一等奖3项
二等奖4项
在无锡市医疗机构排名中
获奖总数、 一等奖数量名列前茅
创新高
热/烈/祝/贺
一等奖
运动医学科 糜菁熠
糜菁熠,党委副书记、院长、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获得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省市共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高层次人才, 江苏省“首届百名医德之星”,无锡市太湖人才顶尖医学专家团队人员等荣誉称号。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手外科杂志》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等。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共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
项目简介
腕关节镜下治疗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团队针对TFCC的解剖特点,充分利用关节镜的优势,特异性解剖修复损伤的TFCC。此外,通过前期的生物力学及临床随访发现,经骨隧道修复TFCC深层,联合经关节囊修复TFCC浅层能进一步提高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腕关节功能。同时通过避免激惹尺神经等方式来降低并发症,从而全方位提升手术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一等奖
泌尿外科 夏 强
夏强,外科主任、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获得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无锡市滨湖区“滨湖之光”高端医学骨干。担任江苏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无锡市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编委。先后获地市级科学技术奖7项。作为无锡市唯一参与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攻关,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相关SCI1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本项目“自主研发设计一种斜仰卧位手术体位架”的专利成功转化。
项目简介
基于构建肾内低压体系的经皮肾镜手术规划及研发。本项目在践行结石治疗的肾内低压理念下,利用自主研发的体位架实现患者理想的斜仰卧体位,并配合特色技术设备进行结石微创手术的临床研究,尤其对于巨大铸型肾结石患者,较优于传统经皮肾镜手术。为巨大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带来更为安全选择,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结石清除率,同时为推广结石治疗的肾内低压理念提供新参考。
一等奖
重症医学科葛 新
葛新,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无锡市双百中青年拔尖人才,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锦州市名医。担任无锡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 获得省级协会科技创新奖2项, 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锦州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5 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IF>110分,中华和北大核心论文6篇。主编创伤相关诊疗和科普书籍2部。
项目简介
STIP1作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诊断标志物的价值和临床应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STIP1是一种协同分子伴侣,介导蛋白从HSP70转移到HSP90。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STIP1在脊髓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异常表达,且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及炎症。临床研究发现,血清STIP1水平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中较健康对照升高。本研究探索STIP1作为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意义,为实现患者早期准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等奖
中医科刘振峰
刘振峰,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获得无锡市“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滨湖之光”卫生领域高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副秘书长,无锡市康复医学会高压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项目简介
中医精准医疗技术在复杂性手外伤与重症疾病中的应用与推广。本项目创新运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软组织粘连技术,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电针参数精准化与个体化治疗技术,以及创伤失血性休克针灸急救技术,创伤失血性休克中药个体化防治技术等运用于临床,进一步加速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肢功能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二等奖
足踝外科周建东
周建东,在读博士(苏州大学临床骨科学)、副主任医师。担任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专业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先后在华山医院、美国Florida大学医院和马里兰州Union Memorial医院学习。深耕显微外科、创面修复领域,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2021 年无锡市卫生健康委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中华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项目简介
真正意义的超薄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传统的皮瓣修复需要多次手术修薄或者在皮瓣切取后,对皮瓣进行修薄,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坏死风险。通过术前对浅筋膜浅深交界平面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并在该平面直接显露并分离穿支,以显露血管的方式去除多余脂肪,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和时间。本术式供区损伤小,术中不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患者术后皮瓣供区无麻木不适症状。供区和受区外观良好,恢复快,减少了患者康复时间。
二等奖
小儿骨科印 飞
印飞,医学硕士。担任无锡九院小儿畸形矫形组组长、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医疗美容分会显微修复重建学组副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超显微医学修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先天畸形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小儿整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创面修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烧伤整形学组委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北大核心期刊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先后主持并参研省、市级课题6项。连续4年获得江苏省显微外科学术会议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
项目简介
改良掌(足)背皮瓣成形指(趾)蹼治疗小儿并指(趾)畸形。该技术对各类型并指(趾)畸形成形指(趾)蹼的掌(足)背皮瓣进行改良,初步形成规范化治疗体系,最大程度改善患儿手(足)部外观及功能。在简单型并指(趾)、复杂型并指(趾)及综合征并指(趾)的治疗中,团队基于正常指(趾)蹼形态并对矩形皮瓣进行改良,设计出(连续)掌(足)背十字形推进皮瓣应用于各类型并指(趾)矫形。皮瓣设计理念科学、疗效显著,成形指(趾)蹼接近正常指(趾)蹼形态。
二等奖
麻醉医学科华 豪
华豪,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脊髓电刺激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研究》杂志编委。近三年主持并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将二等奖,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6篇。
项目简介
基于无背景AI-PCA联合PENG阻滞的多模式镇痛在高龄骨科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本项目在精准医疗的理念下,开展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联合智能PCA泵的多模式镇痛模式在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研究,尤其是对于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在镇痛效果以及舒适度等方面比传统的镇痛方式具有更多的优点,能够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锻炼,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来 源 | 科教科
编 辑丨亚 梨
审 核丨昀 澄
温馨提醒
医院地址
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梁溪路999号(小桃园)
公交线路
· 从火车站出发的公交:2路、310路(夜间)到(九院、骨科医院)站下(经过市中心中山路)。
· 梅园方向的公交:89路、131路、2路、87路到(九院、骨科医院)站下。
· 中桥方向的公交:206路到(九院、骨科医院)站下。
·胡埭方向的公交:河埒口胡埭专线(周六、周日停运)、26路到(九院、骨科医院)站下。
· 汉江路方向的公交:766路到(九院、骨科医院)站下。
· 市民中心方向的公交:359路到(九院、骨科医院)站下。
地铁线路
1、无锡火车站乘坐地铁1号线到三阳广场站下,转乘地铁2号线至小桃源站2号出口出站,往东走100米即到。
2、无锡东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小桃源站2号出口出站,往东走1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