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比奥能够在美国国务卿的任上撑过一年吗?

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刚上任的第一天,舆论场上就开始为他“号脉”了,一些专家和大V认为,鲁比奥的国务卿生涯可能不会超过一年时间。其中就有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金教授和做一线报道的王记者。

金教授也是“美国通”,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自然是信手拈来,谈笑间就将鲁比奥的任期给界定在了大约一年范围。而王记者的报道来自“一线”,第一手材料多,引用几位美国专家的话,也就将“这事”给定了。当然,他们话里话外也都同时留下了回旋余地。

从两位大V视频下面的跟帖评论来看,吃瓜群众最多的一句话评论就是:分析透彻。不过,对于国际问题及热点事件的走向,特别是涉及到具体人物,“分析透彻”不等于“判定精准”。比如说这次美国大选和俄乌及中东地区的两场战争,不少大V就栽在了“分析透彻”上。

直白地说,一些大V之所以能够对国际事件的分析听起来“透彻”,无非两点,一是基于常识和惯性。二是具有较为厚重的国际问题综合知识。而之所以又常常“判断失误”,大多是因为“心理暗示”导致不愿意相信“变量”。

而一些吃瓜群众之所以往往能够“猜对”,也有两个“因素”。一是他们“凭直觉”,而不会在意“民调”一类的舆情分析。二是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使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逻辑”。记住,这个“逻辑”并不是“训练”而得,而是属于潜移默化中的自然“养成”。

比如说这次美国大选,一些大V之所以会预测“失手”,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他们过多的考虑了美国的国家制度和理念,高估了美国普通民众的认知水平,低估了他们的“求变”心理。二是这些大V能够掌握美国“民调”以及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不自觉地也就有了“代入感”。

当然,“心理暗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些大V从内心里不相信也不希望一个满身官司且“不靠谱”的人“当选”。反观一些吃瓜群众,他们不在乎什么“民意”,他们认为“不靠谱”很好玩,有他在是个“乐趣”,且他的一些承诺听起来“也不错”,而巧合的是,一部分美国选民也有这样的“心态”,于是也就“契合”了,最终也就“猜对”了。

还比如这场俄乌战争,之所以有“1小时22分”、“三天拿下基辅”等说法,显然是基于俄乌之间基础条件上“巨大悬殊”的常识性判断,不能说不理性,也不能说“不讲逻辑”,关键恰恰在于“反差”和“逻辑”导致他们忽略了乌克兰人拼死抵抗、乌克兰只是个相对“小国”、历史上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一起“打拼”过的这些“变量”。

直白地说,抵抗与不抵抗、是否“拼死抵抗”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是有很大区别的。其次,乌克兰只是相对于俄罗斯来说“小”,但放在欧洲,不管是从面积还是人口来说,乌克兰都不是“小国”,而且,乌克兰人的军工不弱,全员受教育程度较高,掌握先进武器和现代化作战系统的能力较强。

再者,俄罗斯人确实能打,但所谓的“战斗民族精神”中也有乌克兰人的“贡献”。毕竟,在俄罗斯的“开疆拓土”时代,乌克兰人几乎都充当了“先锋”。基于此,在“外人”眼里,俄罗斯的战斗民族精神也许很可怕,但在乌克兰人眼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所以,在乌克兰人拼死抵抗下,加之北约的武器和作战系统又能被乌克兰人迅速掌握,于是,“闪电战”打成了如今的“持久战”。

再回到鲁比奥的“任期”问题上,直白地说,看了一些专家和大V的分析,凡是“研判”鲁比奥任期不会长的论证,大多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依据“先例”,即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中首位国务卿蒂勒森的“遭遇”。二是特朗普的“个性”。直白地说,这属于“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也就是说,可能会因此忽略了“人与人”的不同和“时势异也”。

2018年3月13日,正在外访的蒂勒森突然接到了特朗普的电话:你被解职了。而此时,特朗普之前已经在他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公布了这一“消息”。这件事说明三个问题:一是蒂勒森肯定“忤逆”了特朗普。二是蒂勒森“根基”不深,或者说在特朗普心中分量不够。三是特朗普个性中的“随意性”。

那么,蒂勒森是如何“忤逆”特朗普的呢?有美国媒体在事后爆料称,蒂勒森和特朗普在伊朗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特朗普就要在石油禁运和禁售问题对伊朗极限制裁,并退出“伊核协议”。而曾担任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CEO的蒂勒森则认为会导致世界石油市场混乱,所以坚决反对。

直白地说,作为石油行业CEO的蒂勒森的担心也许是对的,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特朗普与他是“雇佣关系”。所以,他被解职了。而换上来的“蓬胖子”是情报出身,以战略层面来考虑,坚决支持了特朗普的这个决定,换言之,也没有什么对与不对之说,听从“领导”安排就是了,所以,“蓬胖子”干到了任期结束。

再来说说这个充满“争议”的鲁比奥,姑且不论其“立场”,仅从出身和履历来看,也是个贫苦人家成长起来的孩子,他是个“移民二代”,其父母1957年从古巴“流浪”到美国迈阿密,一度到拉斯维拉斯“讨生活”,干过很多底层工作,而鲁比奥则在学业上很“争气”,获得了迈阿密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尽管鲁比奥的观点比较激进,但也不得不说,此人在事业上还是很努力的,很年轻就跻身于美国的权力中心之一——参议院。而从他获批出任国务卿的票数来看,99票赞成、0票反对,包括民主党在内居然无一人反对,实属罕见。足以说明以下几点:一是“人缘不错”。二是观点被美国政治精英认可。三是特朗普任用他并非是“头脑发热”。

既然不是“头脑发热”,那就说明特朗普的观点与鲁比奥基本一致。再者,能有那样的“人缘”也足以说明鲁比奥的“情商”不会低。比如,他曾表示,特朗普所做的一起都是为了美国,而特朗普聘用他则是基于对他能够“服务于美国”的信任,他将一切以特朗普“马首是瞻”。这样的“高帽子”一戴,加之鲁比奥在美国官僚体制中的“人脉”,特朗普会轻易“炒掉”他吗?

再从观点和立场来说,对于这场俄乌冲突,鲁比奥在最新表态中称,俄乌双方都应该做出“让步”。换言之,如果不是被特朗普任命为国务卿,以他此前的“反俄”立场,他会这样说吗?显而易见,他是在体现特朗普的战略。

基于此,不管他此前对哪个国家多么激进,只要特朗普改变了,他也会收起自己的“心思”的。所以,没必要以“心理暗示”来判断鲁比奥的任期长短。实话实说,如果美国的基本战略不变,某个人、某个职位的一年或四年任期又有多大区别呢?再者,特朗普已经不是八年前的“政治小白”了,如今的他明显多出了稳重,所用之人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此外,金教授在分析时还“蜻蜓点水”式的提到了马斯克的因素,说鲁比奥与马斯克不是一条道上的,暗示可能会因为这个因素,鲁比奥的国务卿会“干不长”。

其实吧,个人观点认为,尽管“马老板”现在“很得宠”,但他毕竟是个商人和企业家,而鲁比奥虽然才50岁出头,但已在美国官僚和权力机构摔打了25年,如果美国的另一股力量“反弹”的话,谁先离开特朗普“核心圈”还说不定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