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过后喜团圆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1月23日,腊月廿四,南方小年。通城县五里镇金塘村一组半山腰的新房内,村民李友林一家正在忙着准备团年饭。两个儿子都带着媳妇从广州打工回来了,加上5个孙子,一家人热热闹闹。

“家里来客人了!”村支书毛明辉带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李友林家。“救命恩人到,欢迎欢迎。”李友林笑容满面。

“我们上门来,一是看一下监测点稳不稳定,二是建议老李你还得搬到山下去。”刚坐下来,毛明辉就给李友林做起思想工作。“行!上次多亏了你和镇里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刘平书,这次都听你的!”李友林痛快答应。

去年7月1日,一场大雨让毛明辉至今心有余悸。当天早上8时许,雨下得就像有人在天上泼水一样。毛明辉赶快给镇上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刘平书打电话,两人蹚着半米深的水察看了村里3个地灾点,都比较平稳。她安排人24小时不停地巡查。

“在后山还有陈湾地质灾害点,得去看看。”赶过来的村委会副主任李河明说。

天色已暗,雨大路滑,又没有路灯,怎么办?“毛书记,我们熟悉情况,一起蹚水走去。”村干部吴胜跟了上来。经过1个多小时跋涉,4人到了陈湾地质灾害点,只有李友林一户,李友林和5个孙子在家。

经过观察,屋后山体斜坡存在崩塌变形迹象,石头不停滑落,情况十分危急。

但68岁的李友林坚持不肯转移,认为不会有事。毛明辉一边劝说李友林,一边请刘平书密切关注着屋后情况。

落石越来越密集,情况越来越危险。“镇里来了死命令,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九条,必须马上强行疏散。”刘平书说。

刘平书强行扛起李友林,另外3人带着他的5个孙子,向旁边的居民家跑去。20分钟后,“轰”的一声巨响,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落而下,将他家靠后山的墙壁砸穿,随后几百方滑坡体倾泻而下。

团年饭的餐桌上,记者问李友林:“当时情况那么危险,你为什么不跑呢?”“我一时糊涂啊!家里喂了4头猪,还有10多只鸡鸭,我担心它们呀!”李友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同样的团年饭,当天也在武穴市余川镇邢元村65岁村民冯水兰家、石首市桃花山镇九佛岗村73岁老人谢志华家等人家中摆开。这几位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地灾来了,舍不得家中财物,最后被强制撤离,成功避险。“多亏在地质灾害时成功避险,我们才能吃上团年饭。”老人感慨。

今年汛期,全省3.3万名网格员对1.6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日夜巡查,发现风险,立刻撤离人员。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范万一。”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说,2024年,在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和防治形势较往年更为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省成功避险41起,避免可能人员伤亡314人,首次取得全省地质灾害“零伤亡”防治成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