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深圳市宝安区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推出了《宝安区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的行动方案(2025-2026年)》。该方案旨在通过全面推进人工智能(AI)技术的产业化及应用,促使宝安在“AI+产业”、“AI+城市”、“AI+民生”三个关键方向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应用先导区的地位。这一系列行动显示出宝安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根据《行动方案》,宝安区设定了到2026年的一系列目标,包括培育3到5家行业龙头企业,使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600家,形成50个以上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项目,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550亿元。这些目标表明了宝安在人工智能领域意图大的战略布局。特别是相较目前424家的企业数量,40%的增长预示着宝安的决心与潜力。此外,该区还将围绕“31010”行动展开,借助更强大的产业基础与创新能力,引导做优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宝安区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制造业基础和较强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这为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名声在外的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在演讲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具备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区域,这将有效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宝安区利用这一区域优势,努力在“产业AI化”方面走在前列,以期进一步激活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在具体的贯彻措施方面,宝安的“AI+产业”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开发专业模型,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计划发展灵巧手产业园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将吸引更多的投资与资源涌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宝安还特别强调了场景创新,将人工智能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展示了其对技术应用的前瞻性思考。
具体来看,“AI+城市”行动将围绕城市治理、消费体验和文化融合等领域推动应用。宝安区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交通管理等进行深度结合,提升社会生活的智能化水平。这意味着,居民未来不仅能享受到更便捷的出行、购物体验,更可期待在医疗健康、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转型,提升生活质量和服务效率。
在“AI+民生”方面,宝安的目标是在医疗健康、教育、政务服务等领域实现AI应用全覆盖,构建健康医疗数据库,探索AI在教育行业的模型建设。这些举措不仅能优化公共服务的效率,也能为居民提供更高标准的生活服务。比如,利用AI技术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大幅提升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让居民在享受政府服务时减少等待时间,增强对政府的信任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宝安区明确提出了十条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推动AI产品的首用,积极引育优质人工智能企业,加大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这种以企业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模式确保了各个层面的协同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融合创新。此外,宝安区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以加强人力资源、政策及产业间的协作,确保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展望未来,宝安区在人工智能科技领域的布局与推进将继续深化。未来几年,宝安努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有望在推动经济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宝安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升级将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竞争的关键一环。由此可见,宝安区的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为企业和居民带来了新的机遇,更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