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出版了《数学都知道123》之后,我们时隔8年终于出版了第4册。在这8年里,我们既写了一些高等数学的科普文章,也写了一些初等数学的科普文章。最终我们决定把其中初等数学的部分整理出来,奉献给读者。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升学指导,而是以帮助读者扩大对数学的兴趣为目标而出版的。这与我们已经出版的前三册的初衷是一致的。
“数学都知道”原来是我在科学网上的一个月刊。它收集了大量的数学文章,为国内读者提供资讯。在搜集得过程中,我自己有了新的认知,感受到了数学科普的力量,逐渐地推出了一篇篇我自己的文章到科学网博客上。这个时候,刚刚创办了《数学文化》杂志的汤涛教授设法找到了我,请我为杂志写稿子。于是我成了《数学文化》的特约撰稿人。在这期间,我和王淑红教授合作,写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在她的提议下,我们精心挑选了已经发表过的作品,经过加工,就形成了后来的这套数学科普书。
在出版了《数学都知道123》后,我们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反馈。王梓坤先生为我们题写了书名,王昆扬和张英伯老师为我们写了序。我们还看到了读者写的书评。我还意外地看到了天津数学老师刘瑞祥老师的书评"一套内容丰富的数学科普书——《数学都知道》"。刘老师告诉过我他的这篇书评,但我当时没有保存下来,竟然就忘记了。在整理完《数学都知道4》书稿后,我把过去8年里我的老师和同学给我的留言浏览了一遍。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是出于友情,但我相信有些人是发自内心。我愿意在这里把他们给我的留言摘录下来。
周老师是我的偏微分方程的老师。他对我说:“读了书的序言,非常赞赏你们把数学看作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数学的发展是人类智慧、认识能力进步的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存在於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能学,人人都应学。我还读了第一章《雪花里的数学》,生动、有趣。我学过一点自由边界问题,觉得它的后半部分余味很浓。记得有一位曾在 NASA 工作过的中国人(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给中科大讲他关于晶体生成理论研究工作,就是用小参数方法计算一个Stefan问题。看了你们写的故事,我想,说不定用分形和有限元的方法更有效。你看,你们的著作能使人产生许多联想,所以,我认为很好!”我回国的时候曾经跟周老师交流过自由边界问题,可惜没有进行下去。
张老师教过我线性代数。她对我说:“我很粗地翻看了关于雪花的第一章,被内容所吸引 ─ 你们二位都花了精力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好书!会慢慢阅读作为消遣。你们尝试为科普为数学所做的确是一件大事业!数学对所有人都是思维方法训练的最基本来源,...加大你们的投入,还公道给数学!!有利千秋后世。”我要借此机会告诉张老师,我学习线性代数没有理解透彻。那时候我们的条件不是太好。当年刚刚粉碎“四人帮”,数学教育跟其他领域一样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有课件、有软件。希望青年读者要好好利用。
我的复变函数老师也喜欢这一章。他的留言是:“看了王梓坤先生题写的书名,张英伯、王昆扬先生写的序言,作者写的前言,也翻看了第一册的第一章,我就深深地被感动了!34篇参考文献跨度从1904年到2012年,内容从专业论文,到科普文化,文章中还引用许多百科网页及其它科学博客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最后的结尾,我专门打开了河北电视台的专题栏目看了半个小时,看到了赵朗诵徐的少为人知的诗篇,我很想知道作者是怎么会联想到徐的这首诗的?更怎会发现有这档如此之新的地方电视台的节目?...这么多的文章能结集出版,对你是十几年辛苦的回报,是十几年享受这一辛苦之大成,也是对你父亲、师长、亲人、以及所有关心你的人的一个纪念和交待。我真的很感动!...”他说的徐是指诗人徐志摩。
学长陈教授也喜欢“雪花”这一篇:“知道雪花的奇妙,但这么奇妙是第一次。知道有人研究,但知道这么细致的研究是第一次。写的好。我开车时常常对前面车牌上的数字或英文字母组合进行数字游戏。fun.”他补充到:“很喜欢蒋迅的数学科普书。跟我们小时候的同类书籍高出一个层次。推荐给各位。”陈教授从数学转行医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功。最近还出版了英文的人工智能著作。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素未谋面的数学史专家郭教授的评价是:“你们的大作会开辟数学史研究如何走出书斋的新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惜我没有机会参加国内的数学史研究大会。
哆嗒公众号的博主说,蒋迅老师的数学都知道是我们哆嗒最爱科学网博客栏目之一。蒋老师也一直很支持我们哆嗒数学网,每期“数学都知道”都有转发我们哆嗒的文章,也经常在微博上为我们哆嗒推广,甚至还亲自撰文在《数学文化》杂志上推荐哆嗒。另外,也是更重要的,大家看见的很多翻译稿件的原文,也是通过“数学都知道”栏目知晓的。哆嗒数学网能走到今天,与蒋老师无私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里说声感谢。这套《数学都知道》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且史料详实。从古至今,从纯数学到应用数学,从数学文化到具体的数学方法,都有所涉及。每篇文章像一个单元剧深深的吸引我们。此书的第二作者王老师在前几天我们相识,正值3.14圆周率节期间,於是蒋老师、王老师和我们哆嗒非常hi的玩了起来。蒋老师为哆嗒送来祝福。王老师也即兴的来了首“打油”诗, 寄语哆嗒 一口一多吟数梦,/一口一□唱数缘。/数音绕梁哆拉米,/快马加鞭嗒嗒嗒。祝哆嗒数学网随心而唱,唱响未来!好吧,哆嗒数学网的网歌,谁来谱个曲子?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是思维活跃之人,所以,这本书的遣词造句,也不会像有的数学科普书一样“暮气沉沉”,而是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感!透露一个秘密:书中有个地方会出现“哆嗒数学网”的完整字样,大家快去探寻吧。
TA这里所说的“每期‘数学都知道’都有转发我们哆嗒的文章”是指我在“科学网博客”上的博文。我的数学写作起始于科学网。那时候,每个月我会收集很多中外数学文献,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后来由于时间原因,我选择了只收集海外的数学文献。但我们在自己的书中继续推荐了大量的中文文章。由于精力原因,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在科学网上更新了,顺便跟科学网的网友们道歉!
当当网的一位读者的评价是:“在大学里,数学成了一些定义定理证明,枯燥乏味。这本书可以书说弥补了数学教材的不足。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生动。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和研究生真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看看数学是怎样深入浅出的。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是怎样接合的。”
我的一位好友说:“在读蒋迅的著作和文章时,我常常感受到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真挚的情意。”我觉得他是真地看到了我的心。
最近一位数学老师给我发来圣诞祝贺。她使用的是她的学生用desmos创作的作品。她告诉我:“今年我带着学生们组建了desmos绘画小组,在紧张的学习中还是画了一些小的作品,我就用学生的作品祝你圣诞快乐了!我个人感觉Desmos操作很方便,比国内常用的几何画板和geogebra操作简单,而且功能很强大,我的学生很喜欢玩平台上marbleslide 这个游戏(注:Marbleslide Challenge Set)。非常感谢您把Desmos推荐给我!”看到她的来信后我很高兴,因为我一直在宣传desmos。我的努力起到了效果。
责任编辑岳老师非常认真负责。他真地是认真读了每一行每一句,帮我们找到了许多许多的错误。从他开始审稿,竟然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为自己的粗心而惭愧。本来计划把高等数学那部分(主要是高等数学的应用)整理成《数学都知道5》,但如果出版的话,对编辑老师肯定是一个折磨。
不管怎么说,我对自己在8年后能出版《数学都知道4》很欣慰。虽然没有能够达到原来出一套5本的目标,我已经知足了。2010年,我在科学网上建博客的时候,国内做数学科普的人还很少。我应该算是比较早的人了。而现在连一些院士都开始做科普了。2015年,我应王淑红教授的邀请在河北师范大学做了一个关于折纸的报告,那时候似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折纸与数学的关系。现在中国的折纸大军已经开始影响全世界。AI的异军突起让人们看到了数学的力量,数学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我自我感觉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许应该考虑收笔了。不管如何,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读者对本书的评价。我想很快就能有一个答案了。最后借用马斯克的一句话:“成功是不确定的,娱乐是有保证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