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象更新,蛇年春节的序幕正在逐渐拉开。在云南凤庆县的红塘村,这里欢声笑语,洋溢着浓厚的年味。中山大学对口帮扶的成效,正如温暖的春风,滋润着这个小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红塘村,缤纷的灯饰和如潮的欢声相伴而来。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年货的准备,杀年猪、做年糕,各式的美食总能勾起人们心中浓厚的年味。尤其是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们纷纷回家,齐心协力,打理自家的房前屋后,用心装点着自己的“年”味。
“眼下,我们在村里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照顾好家中的长辈和孩子,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美好了。”村民们满心欢喜,嘴角挂着幸福的笑容。中山大学的帮扶工作,让红塘村不仅甩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头衔,更以三千亩有机茶园和村集体茶厂的建设,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中山大学派驻的四位驻村第一书记自2018年起积极投入,助力村民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村集体茶厂的发展壮大,使得茶叶的销路畅通无阻,价格不断提升,村民们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茶叶销售得很好,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负责茶厂的郭亚林充满自豪。
产业发展是推动红塘村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在中山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红塘村不仅依托地理资源,成功引进了新品种高经济价值的“热情果”,而且建立了70亩的示范种植基地,带来了6.8万元的经济收入,更为当地山民提供了超过4000个的就业岗位。
“年关将至,村子里每天都热闹非凡。春节后的外出务工动力依然强劲,”红塘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宇充满信心地说,村委会将继续动员外出务工的村民,参与组织化劳务输出,确保大家都能找到稳定的收入。”同时,村内还将通过引导村集体,帮助农户扩展热情果的种植,让更多的留守村民实现增收。
在红塘村,杀年猪迎新春的热闹场面,成为了欢庆家乡变化的一种象征。自2013年起,中山大学便在此开展定点帮扶,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汇聚校内外的支持力量,全力推进凤庆县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山大学通过多种方式引资引智、引才创新,推动了凤庆县在教育、医疗及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的飞跃发展。2024年,学校再次派出26批次志愿者支教,资助355名特困学生和10名优秀乡村教师。还协调投入100万元用于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同时也组织了多次相关培训,帮助300名本地教育工作者提升能力。
在医疗方面,2024年,中山大学派出116名医疗专家,成功为3144名病患开展门诊,义诊服务达到1839人次。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凤庆县人民医院也因此升格为三级乙等医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中山大学挂职凤庆县副县长郭瑞表示,凤庆县积极推进茶叶、核桃等特色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以消费扶贫为切入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在新的一年里,红塘村必将继续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更美的明天。中山大学的帮扶故事正如新年的钟声,响彻人们的心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乡村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