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服的盛行到国风音乐的传唱,从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到国学教育的普及,传统文化之美正在以强势姿态,重新定义潮流时尚。
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不仅体现了千年艺术发展的历史,更承载着中国人思想与文化的内核。中式美学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这个风潮背后,蕴藏着一整套源远流长的美学法则。既优雅又实用,既隽永又摩登。
近些年,古装剧的视觉、妆造频频出圈:《延禧攻略》的莫兰迪色、《梦华录》的宋韵之美,都离不开对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探究。
事实上,这份美学有着非常绵长的历史。以古老的五行学说为基础,青、赤、黄、白、黑五色成为中式色彩美学的起点。
“天玄地黄、五色五方观念、正色间色观念、国家色彩象征、等级色彩”,这些具有鲜明文化属性的概念共同构建了中国人的视觉审美观。
传统审美之所以能在现代依然鲜活,离不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和谐、自然、含蓄。
千年来,中国人就注重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强调色彩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协调。
这两年爆红的《只此青绿》,正是以《千里江山图》为模板,让绿蓝搭配深入人心。
这份源于自然的底层逻辑,赋予中国色彩历久弥新的能量,也是中国色彩在今天依然备受喜爱的根本原因。
中国色彩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红色代表吉祥、喜庆,蓝色代表宁静、深邃,黄色代表明亮、贵气……
可以说,中国传统色彩是历史、观念、语言、技术、审美、象征、文化交流的复合产物,更是中国人千年来对美学的现实感知和应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古代诗词中总少不了对颜色的描述。
如今,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影视剧中,观众常能看到精美的传统色彩搭配。《延禧攻略》中,所谓莫兰迪色,事实上是中国传统色彩结构的演化。藕荷色、靛蓝色、豆沙绿,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色彩的经典搭配。
· 《延禧攻略》中一度出圈的所谓“莫兰迪色”,事实上是中国传统色彩结构的演化。
《梦华录》里,天水碧、象牙白、檀色的运用,展现了宋代的繁华与雅致,也是中国文人对素雅经典的追求。
翻开中国传统色卡,会发现其中奥秘无限。朱砂、茜草、洋红、胭脂……这些诗情画意的“红”早已经成为国潮化妆品牌的重点色号;
天青色、月影白,宋徽宗留下的色彩搭配被新国潮的服装设计沿用,迸发出全新的生命;
河南春晚的大唐气象是对传统五色的现代演绎,故宫文创里的精美绝伦则来自北京城丹韵银律的风采……
· 河南春晚里的东方气韵。
传统色卡的古为今用,是中国传统色彩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视觉体现。
中国传统色卡之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即可习得;要将传统颜色与现代流行结合,也并非一招一式就能完成。因此,最近走红的“三缘色”概念,如同一份快速通关指南,在各大平台引起热议。
“三缘色”是来源于小红书的色彩概念,旨在根据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理论,结合当下流行趋势,推出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绝缘色-墨黑系”“正缘色-品红系”“随缘色-檀绿系”,这三种颜色既具有传统色彩的文化内涵和美感,又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和时尚潮流。
· “三缘色”的概念正在走红。
“绝缘色” 是代表经典、沉稳的颜色,以传统五色中的黑、白为基础,打造出低调、内敛的视觉氛围;
“正缘色” 是代表火热、喜庆的颜色,以赤、黄为基准,勾勒出生活中热情、激情的一面;
“随缘色”则是融合了绿色的生机和灰色的沉稳,代表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
从时尚杂志的流行推介到“东方三缘色”的特展打卡,从配色潮流到对不同颜色寄予不同心情期待,传统色彩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有趣又有范儿的应用。
在古代,不同颜色被赋予特殊的图腾含义和精神象征;如今,色彩心理学指导着年轻人的穿搭和生活方式:都市生活里,一抹亮色可以点燃一天的动力,一丝蔚蓝也能平复焦躁的心情。
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大大增强了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