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高岗妻子特意申请去图书馆工作,毛主席拒绝:必须教育部

1954年,

高岗去世了

,受到他事件的影响,高岗怀有身孕的妻子带着四个孩子从东交民巷搬到了位于新街口的一处四合院,她们的生活自此发生了

天翻地覆

的变化。

庆幸的是,一家人生活质量虽然不如以前,但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生活的还算安稳。

1971年,正是特殊时期,高岗妻子及子女

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

,毛主席指示总理要保护好高岗妻子和孩子,接到指示的周总理立即把在五七干校锻炼的高岗妻子和分配在各地的孩子都接回了北京,并着手为高岗妻子安排工作。

高岗妻子为避免总理为难,特意申请去图书馆工作,总理向主席汇报后,毛主席断然拒绝

:“必须让她去教育部,她可是为东北教育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

高岗的妻子是谁?毛主席为什么如此看重她?

高岗妻子—李力群

高岗妻子是

李力群

,她的父亲是国民政府的官员,可李力群却与身为地下共产党员的叔叔特别亲近,在

叔叔的言传身教

下,

十八岁的李力群

就拿着叔叔上司写的引荐信与同学一起奔赴

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李力群融入了

进步青年的海洋

,组织上对这群热情高涨的知识青年很是看重,安排她们进入到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根据情况分配到各个需要人才的地方。

李力群是当中的

佼佼者

,还没毕业时她就光荣的入党了,当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她一心想上前线杀敌报国,但组织上却通知她到

陕甘宁边区委员会

报到。

李力群虽然很失望,但还是

服从组织的命令

去陕甘宁边区报到了,只是李力群没想到,这一去她的

终身大事

也就此解决了。

李力群到陕甘宁边区是在党委秘书处担任秘书,她本就是师范高材生,秘书工作对她来讲很容易上手,而上级高岗也对她很和善,但李力群却从来没想过会与高岗会有什么

工作外的交集

突然有一天

,高岗说要带李力群去见毛主席,要知道那时候在延安的进步青年都

以能见到毛主席为荣

,李力群当然是满口答应。

她满心欢喜的跟着高岗去见毛主席,并

在主席那里吃了晚饭

李力群由于是第一次和主席吃饭,

显得很拘谨

主席和她说了很多祝福她和高岗的话,她觉得主席的话有些奇怪,但并没往心里去,毕竟高岗当时在延安的地位是很高的,而她只是个

刚入党参加工作

的小姑娘,二人间的

交集仅限于工作

,再说高岗也从来没有向她表白过。

可就在从主席那里回来后没几天,李力群被邀请去参加一个晚会,当她到达会场后,她才知道这个晚会就是

她和高岗的婚礼

,而他们的月下老人竟是毛主席,在主席那里吃的那顿饭就是

主席在给高岗做媒

,就这样,年仅十九岁的

李力群成了高岗妻子

育才学校首任校长李力群

日本投降后,高岗被组织安排到东北工作,李力群也随之被调到东北在妇女委员会工作,也就是在这里,李力群开启了她

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事业

东北解放后,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去参加

平津战役

,原在东北就读的东野子弟们大部分都随军南下了,但还有东北局机关和东北军区部分干部子女和烈士子弟留在沈阳。

为了解决这部分孩子的教育问题,东北局认为急需要在沈阳创建一所学校,时任东北局组织部部长的

张闻天

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曾是

师范高材生的李力群

李力群当时才

二十八岁

,她觉得让她当个老师教教这些孩子们她肯定能干得很好,但让她去创建一所学校,她恐怕是

承担不了这个重担

当李力群把这个顾虑告诉张闻天时,张闻天说

:“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就放手去干吧,组织会全力支持你,校名就叫东北第一育才学校,在请老师方面,你可以请徐老帮忙。”

于是,在组织的支持下,李力群全身心的投入了学校的创办中,从学校的选址到选用老师她得到了

张闻天和徐特立

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创办很是顺利,在1949年年初就开始招生,同年5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了,而李力群也被组织任命为

东北第一育才学校首任校长

最初时,学校仅有学生不到二百人,全部都是东北局和沈阳军区的干部子女和烈士子女,

学校实行的是供给制

,孩子们都是寄宿在学校,其中也有李力群和高岗的两个孩子。

由于孩子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李力群把这些孩子们都当成

自己的孩子

来对待。

在学校,这些孩子们不光能学到知识,在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照顾,李力群为了能保障孩子们的

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她根据实际情况为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很是全面,从

学习到日常生活

全部囊括了,就连一周孩子们洗几次澡、孩子宿舍的床单被罩多久清洗一次等等都规定的很是详尽,最特殊的是,孩子们在每周日返校时,进校前必须要

测体温

,体温合格才能入校,这项要求在当时也算的上是

独一无二

了。

建国初期,我国正处在百废待兴之时,物资供应有些贫乏,而学校又是供给制,孩子们的

伙食难免有些差

李力群看着孩子们菜色的脸很是心疼,尤其是托儿所的孩子们连牛奶都喝不上,这就让她更是忧心,这样下去孩子们的

身体就垮了

李力群决心要

想办法

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又不能给组织增加额外的负担。

于是,李力群除了管理好学校的日常工作外,她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

:自己去找资源为孩子们解决伙食差的问题。

在李力群

不辞辛劳的奔波

下,学校修建了奶牛场来饲养内蒙古自治区为学校捐献的奶牛,解决了孩子们

牛奶

的问题;她请营养师来为孩子们制作营养餐。

在李敏等一批在苏联呆过很长时间的孩子们回来后,她甚至为了她们

养成的苏联胃

去亲自学习制作苏联饮食。

李力群所做的这一切赢得了学校所有孩子们及教职工的尊重及信任,在很多孩子眼里,这位年轻的李校长就像自己的妈妈,所以,很多孩子都

叫李力群为妈妈

东北第一育才学校解决了四野将士们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问题,而李力群对孩子们

倾注了她所有的关爱

,让孩子们的父母能心无旁骛的放心的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所付出的这一切在多年以后仍然让这些孩子们念念不忘,就连毛主席多年后仍然会说

:“李力群为东北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是她养活了东北军区将士们的子弟呀。”

晚年的李力群

1952年10月,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的高岗被调进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李力群带着孩子和高岗举家搬到北京生活,就此离开了她

倾注全部心血

的育才小学。

到了北京之后,深受主席信任的高岗,很快就达到他政治生涯中的高光时刻,随着他地位的升迁,他们全家也由原来的

计委大院搬到了东交民巷

那段时间,高岗特别忙,经常是白天晚上连轴转,为此,组织上特意安排作为妻子的李力群暂时先把工作停一停,把重心放到家庭上,好让高岗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然而,不幸却在一年后突然降临了,高岗在政治上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也因此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1954年8月,他狠心的抛下了

怀有身孕的妻子李力群和四个年幼的孩子

撒手人寰了。

高岗走后,受到他的影响,李力群和孩子们需要搬离东交民巷。

主席亲自指示要善待高岗家人:

高岗的孩子们由国家抚养;给李力群和孩子们重新找个住处,并要配上相应的工作人员,比如厨师等

就这样,怀有身孕的李力群带着四个孩子搬到了总理帮忙找的新街口附近的一处四合院,虽然与之前的住处无法相比,但此时的李力群只想带着孩子

安安静静的过普通人的生活

,她不想活在高岗因犯错误而自杀的阴影中。

事情总是那么不遂人愿,那个时期是个动荡的时期,各种运动层出不穷,由于受到高岗的影响,李力群几乎每个运动都没能躲过,最后在总理的保护下,李力群被

下放到安徽五七干校锻炼

,以避开冲击。

1971年,特殊时期正处在高潮期,毛主席和周总理始终没有忘记李力群和她的孩子们,

主席指示总理一定要保护好她们

,并指示总理把李力群和孩子们都接回北京,

务必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在总理的亲自干预下,李力群很快就被接回了北京,她那些被分配到各地的孩子们也被总理陆陆续续接回了北京,李力群一家五口终于在北京团聚了。

总理还特意为她们安排在王府井附近的一处四合院居住,为了李力群及家人不受到骚扰,总理还特意嘱咐他们不要用真实的户籍信息。

等李力群安顿好后,总理征求她的意见,看她希望到哪里工作,李力群知道自己身份敏感,为了不给总理添麻烦,她决定找一份不用见很多人的工作,所以她

特意向总理申请去图书馆工作

因为主席很关心李力群的情况,所以总理把李力群的工作申请汇报给了主席,没想到的是,主席一听李力群要去图书馆工作,立即拒绝了这个申请

:“李力群同志是在东北教育事业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她可是养活了所有东北军区将士子弟呀。必须要安排她到教育部工作。”

就这样,在主席的指示下,

李力群被安排到教育部工作

之后不久,她还接到了国庆观礼的邀请,再之后,她还当选了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孩子们也在主席的关心下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

1983年,李力群

按副部长待遇离休了

,但她仍然关注着教育事业,原来东北育才学校的孩子们也经常来看望他们永远的李校长、李妈妈。

2020年4月6日,李力群因病逝世,享年一百岁。

在家人为李力群设置的朴素的灵堂内,有一副写着

“不忘培育之恩,永远怀念李校长”

的挽联是那么的醒目,那是东北第一育才学校的学生们敬献的,那是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呼声,希望李校长能含笑九泉。

#历史开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