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历史/倭马亚人
在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通过征服,推行阿拉伯语作为整个帝国的官方语言。
阿拉伯人在内哈文德战役中战胜了萨珊帝国的军队,征服了伊朗,而当时的领导者是哈里发奥马尔,世人称他为“奥马尔大帝”。他是拉什顿哈里发中的第二位哈里发,领导了大伊斯兰帝国。
拉什顿哈里发国
拉什顿哈里发国的统治持续了从642年到661年,他们的名字意为“正义的哈里发”。当波斯军队在尼哈芬战役中失利时,奥马尔正是哈里发,并且他自己也属于拉什顿人。
在拉什顿哈里发的统治下,萨珊帝国的领土被划分为不同的哈里发省份。灭亡的萨珊帝国包括了阿拉伯哈里发的12个省中的4个。
奥马尔
奥马尔是哈塔布的儿子,是伊斯兰帝国的第二任哈里发,他在634年到644年期间统治。原本他是异教徒,但在先知穆罕默德的影响下,他皈依了伊斯兰教。
在他的统治下,伊斯兰帝国的疆域大幅扩展,尤其是在击败萨珊帝国的过程中,伊朗于636至651年间完全臣服于伊斯兰。
他统治期间最著名的战役是耶尔穆克战役,它直接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崩溃,并且加强了阿拉伯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奥马尔的统治在644年结束,他在一次袭击中被波斯奴隶阿布·卢路阿杀害。
有些人认为阿布·卢路阿自杀,也有人认为他被哈里发的士兵处决。阿布·卢路阿被一些伊朗的卡珊什叶派信徒视为烈士。
奥斯曼
奥斯曼继任奥马尔,成为哈里发,并从644年统治至656年。与奥马尔一样,他也是皈依伊斯兰教的异教徒。
651年,在奥斯曼哈里发的领导下,伊斯兰帝国首次铸造了伊斯兰硬币——波斯迪拉姆,这些硬币上刻有波斯皇帝亚兹格尔德三世的画像,并附上阿拉伯语的祝福语“Bismillah”(意为“从安拉的名字开始”)。
然而,伊斯兰硬币的正式铸造直到695年才在倭马亚时期完成。
在奥斯曼统治时期,法尔斯省爆发了叛乱。巴士拉总督阿卜杜拉·伊本·阿米尔带领军队镇压叛乱,他围困了波斯波利斯、乔尔和阿尔j巴德三座城市,迫使波斯人缴纳贡品。
649年,锡斯坦省也因叛乱起义而动荡。阿卜杜拉·伊本·阿米尔在拉比·伊本·齐亚德的领导下再次出征镇压,经过扎利克战役后,叛军被彻底击败。
获胜的阿拉伯军队征服了卡尔克基亚,锡斯坦总督拉巴哈在两年后被更换。锡斯坦后又因叛乱要求和平,答应每年向阿拉伯人缴纳2000万迪拉姆的贡品,并赠送10万名奴隶。
从扎兰杰,一队小分队穿越赫尔曼德和加兹尼省进入阿富汗,直抵喀布尔。阿布杜尔·拉赫曼·伊本·苏马拉成为扎兰吉的总督,直到奥斯曼去世。
在此期间,伊朗北部的塔巴里斯坦省爆发了起义。奥斯曼派遣赛义德·伊本·阿尔·阿斯率领8万兵力前去平定,尽管库姆很容易被占领,但阿拉伯人在塔比尔萨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最终,阿拉伯人征服了塔比尔萨,屠杀了所有男人,奴役了妇女和儿童。塔姆利萨市民的惨剧使其他城镇民众心生恐惧,放弃抵抗。接着阿拉伯军队征服吉兰。
达吉斯坦和阿塞拜疆发生了起义,阿斯潘迪亚将军和他的兄弟巴赫拉姆领导的起义得到了奥斯曼的关注。
奥斯曼派瓦利德·伊本·乌克巴从两面进攻阿塞拜疆,经过短暂的抵抗后,起义的省份屈服并承诺缴纳80万迪拉姆的贡品。
651年,呼罗珊爆发了叛乱,萨珊帝国最后一任国王亚兹格尔德三世在此进行了最后的抗争。奥斯曼派遣巴士拉总督阿卜杜拉·伊本·阿米尔带队平定,巴亚克和塔比桑迅速被征服。
紧接着,阿拉伯军队进军尼沙普尔,经过长时间围攻,终于占领该地。接着他们向东挺进,占领了阿富汗的赫拉特和梅尔夫。战斗持续至654年,最终征服了巴尔赫。
在奥斯曼的统治下,哈希姆家族和倭马亚家族之间的对立加剧,战争最终导致奥斯曼在656年被哈希姆派的支持者暗杀。
阿里和菲特纳一世的统治
奥斯曼在656年遇刺后,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兄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布接过领导职责。最初他不愿接受,但最终成为了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拉什顿哈里发。
阿里统治期间爆发了第一次菲特那,这一时期,阿里与哈希姆派、伍马亚家族及穆罕默德的遗孀阿伊莎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
经过三次内战后,阿里失去了大量领土。最终,阿里在661年斋月19日于库法清真寺被刺伤。
尽管生前和去世后伊朗穆斯林对他充满同情,阿里的死还是导致了伊斯兰世界的分裂,产生了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对立。
穆阿维叶一世
661年,穆阿维叶·伊本·阿比·苏夫扬继承哈里发之位,成为新一任哈里发。他确立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取代了阿里所属的哈希姆家族。
穆阿维叶建立了多个拜占庭式的官僚制度,称为diwan,以协助管理帝国的中央政务。
特别是,阿拉伯文献记载穆阿维叶建立了两个重要的diwan:Diwanal-Khatam和Barid,前者即总理府,后者为邮政系统,两者显著提高了帝国内部的通讯效率。
穆阿维叶还曾围攻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但未能成功。他在680年去世,由他的儿子雅兹德一世继任。雅兹德一世因参与暗杀阿里的儿子侯赛因而名声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