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不长,看吃饭就知道?老年人饭量越大,就越健康?

彭奶奶是社区中备受瞩目的长寿之星,虽已98岁高龄,但仍保持着抖擞的精神状态。她的饮食习惯自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每餐彭奶奶的食量并不多,但她坚持每一口食物都细细咀嚼、缓缓吞咽,并且十分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与均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3岁的邻居陈爷爷,他虽然饭量颇大,却偏爱味道浓重及油腻的食物,炒菜倾向于爆炒、重油重盐,美其名曰:“炒下饭菜多干几碗饭”。

饮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每日皆需依赖它来摄取必要的营养与能量,以保障身体代谢的顺畅运行及全面健康。个体间的饮食偏好与食量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人胃口极佳,食量偏大,而有的人则维持着适度的饮食量。有句流传已久的俗话:“人的一生,食量有定,少食者得长寿。”这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01

吃多少和活多久之间有联系吗?

在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揭示了老年人饮食量与寿命长短之间的相关联系。该研究指出,那些热量摄取充足且营养保持均衡的老年群体,其存活率展现出了更高的水平。另有研究进一步阐明,食物摄取量与死亡率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关联模式,即 饮食过少或过多均可能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联,而适度饮食则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对应

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明确界定一个统一的“最适宜饭量”。 鉴于个体差异导致的身体需要和代谢速度各不相同,所谓的“最适宜饭量”也必然因人而异。因此,核心在于确保营养的全面均衡摄取,并避免采取任何极端的饮食方式。

02

老年人如何判断“适量”?

科学评估身体需求

判断老年人饭量是否合适并不只是看饭量大小,更要根据身体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重是否稳定

老年人的体重应当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果体重出现显著下降,可能是饮食摄入不足的一个信号;相反,如果体重有所增加,则应当注意限制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量。

2.肌肉力量

肌肉量减少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然而, 保证充分的蛋白质摄入并结合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延缓这一肌肉减少的过程。老年人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如握力测试、起立测试等,来评估自身的肌肉力量状况。这些看似微小的检查实则非常有用,能够帮助他们判断身体是否获取了必需的营养成分。

3.精神状态

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老年人若能保持适量的饮食,往往能展现出更为稳定的情绪和对生活的高度热情,这一现象同样也是健康饮食习惯的一个间接体现。

4.营养均衡

在老年人的日常饮食中,应当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优质脂肪、复合碳水化合物,以及全面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选用如鸡蛋、鱼类和奶制品这类高蛋白食品,并结合多样化的蔬菜与粗粮来均衡营养。

03

老年人应该如何科学饮食?

1.控制饭量,避免过饱

“七分饱,三分饥”这一养生智慧源自古人经验。当代科学研究同样表明,适度节制饮食能够有效减缓衰老过程,并减少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对于老年人而言, 每餐进食量建议控制在七八分饱左右,以免因过量摄入食物而给肠胃系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2.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对于老年人而言,遵循定时定量的饮食原则,杜绝暴饮暴食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进食时细嚼慢咽不仅能 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还能有效减轻肠胃系统的负担

3.均衡摄入,多样化选择

在长寿群体的日常饮食中,常能见到全谷物、各类蔬菜、新鲜水果、豆类以及鱼肉等食品的身影。这些食材不仅含有丰富的必需营养素,还蕴藏了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对于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大有裨益。医师美玲提出专业建议,强调老年人应当每日确保摄取充足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并且应当限制红肉以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1人参与, 1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