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台州府城深度游

去年春节我们在台州这个号称全国最大的散装城市游览了自然风光,如雁荡山、仙居等,台州文化历史却没如愿深度游。今年春节,我带家人继续台州,主打一个文化历史游。

考虑到春节前,我的老腰因提重物不小心轻微扭了一下,这次出行,我们就享受去年8月杭温高铁开通的红利吧!高铁飞速,2小时就从上海虹桥到临海。

台州被称为“散装城市”,主要是因为其地域文化差异大,缺乏一个明显的中心城市,以及名字常被读错。因为台州地域文化差别很大,西北到东南,从浙中盆地内陆文化到类似温州的东南沿海文化。因此,诸如台州的黄岩、路桥、临海、椒江谁都不服谁;温岭经济实力很强,玉环也从不示弱,仙居、三门、天台也要有名字。台州人出去介绍自己,也往往说自己来自哪个县区,或直接说自己是浙江人,很少会说自己是台州人的3

临海位于浙江中部,适处台州各县市的地域中心及水陆交通要冲,在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搬迁椒江,千年台州府城临海一直是台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要深度游台州古城,我自认要多只知道些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台州府城始建于晋,成于隋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总面积共计3.12平方公里,囊括了江南长城、紫阳古街、东湖夜月、巾山塔影等名优景点,旅游资源丰富、层次多样,极具旅游价值。

其中,江南长城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防和城防工程典范,临海台州府城墙和千佛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紫阳街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6年10月25日,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的景区资源价值和景观质量评审,成功取得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入场券

乘坐杭温高铁2个多小时就能到台州,大大缩短的上海与台州之间的时空距离。杭温高铁高铁未开通前,我到达台州同样是乘坐高铁要将近4-5个小时。杭温高铁确实走了捷径,这难道不是高铁给老百姓带来的红利吗?

这真是水调歌头·贺蛇年春节》。蛇年新春到,铁路展新颜。千里铁道线上,欢歌动九天。望尽天涯路远,职工豪情不减,共筑梦相连。保畅促发展,热血洒山川。转星辰,跨江海,志无边。交通事业,国脉所系勇向前。科技创新引领,服务优质高效,祖国更雄健。同庆此佳节,共祝福绵绵。

最近DeepSeek(深度求索)有点火,在动车上,我没事开始思索DeepSeek的成功对轨道交通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DeepSeek(深度求索)作为一家聚焦实现AGI的中国公司,其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多维度启示。以下从技术、管理和战略层面展开分析:

第二,运营范式重构:数据资产的价值释放香港MTR的"铁路+物业"模式通过出行数据分析,使TOD项目开发成功率提升27个百分点。

第三,组织变革:敏捷型生态体系构建建立"轨道大模型开放平台",吸引300+设备供应商接入,故障诊断平均响应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8分钟。

第四,战略升维:重新定义轨道交通价值建立全要素三维资产管理系统,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精度提升至毫米级。京张高铁智能运维系统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73%。

这时候,我收到了益友们的新春祝福。“思源,新年好!给您和家人拜年了!祝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万事如意,蛇年吉祥!

我告知我陪母亲、岳父在台州府城

好地方,文武双全,底蕴深厚,如曲总之阅历!

台州府城称中华经典风水城池,这主要体现在选址、规划布局、水资源利用和防洪等方面,十分符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水学说,在全国城池建设中独树一帜。

首先台州府城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位于浙东第一大山括苍山(主峰1382.4米)东侧山麓,地处大田垟盆地,俯瞰犹如被一条盘曲着的括苍山龙所抱,四面环山,藏风聚气极佳,五水聚汇到堂(府城)。

然后“四面环山”,即北有大固山为玄武、东北有白云山为祖山,东及东南有曾祖山支脉王加山和桐屿山等为青龙卫护,西和西南有太祖山支脉面长山和伏龙山等为白虎怀抱,藏风聚气极佳。藏风,指风力弱,少风灾,每当强风来临,域内风力将会减半;聚气,指变温迟缓,每当冷暖空气来临,域内降温和升温都要晚于外界一天,变温的幅度也大打折扣,有利于市民增强适应天气变化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再次就是“五水聚汇到堂”,即西和北有来自仙居的永安溪、天台的始丰溪汇聚府城西郊三江口;东北的大田港和东来的逆溪汇聚府城东侧流入灵江,西南的义诚港绕至府城东南两水村流入灵江。出水口(地户)在府城东面约4公里庙头村附近灵江,即由石大人山(237米)和马角山(153.7米)两山交错夹水之处,然后通向东海。五水聚汇到堂,利于地下水积聚

我开始给母亲和程儿讲戚继光。大明一代近三百年,战将如云,但能让我们想到的第一人,也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精神的实践者,却是戚继光。

论贡献论影响力,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他却是无可争议的大明头号战神。从二十八岁来到浙江,到四十岁北上,戚继光在浙江和福建的十二年中,先后在胡宗宪、谭纶等文官的节制之下,同俞大猷、刘显等将军密切配合,取得了数十场战役的胜利,歼敌近十万人,将为患东南二百余年的倭乱基本上完全平息,可以说功德无量,他在南方各省得到的荣誉、享受的地位,也可以说当之无愧。

戚继光被我们所熟知,是他抗倭英雄的身份。我们来寻找戚继光抗倭寇的足迹。我实际来之前已经读了一本《戚继光》。他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台州古城城墙还在,那曾经是戚继光抗倭寇的司令部。

我给程程讲到“成功到底有没有捷径?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成功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而获得,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胜利法。这听起来就像阳明先生的岩树下问花,心中有,花开不开,我觉得更像一篇优美的散文。”

在大明,世袭侯伯爵位的世家子弟很多,但大部分人如过眼云烟,《明史》上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戚继光有个很高的起点,是世袭四品登州卫指挥佥事。而戚继光一方面做到了从一品的荣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达到了武将在这个朝代能够升迁的顶点;另一方面,他无论南抗倭寇,还是北拒鞑靼,都成果卓然。此外,他还留下了多部极有学术价值的军事著作,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戚继光前期驱逐倭寇,肃清海防;后期修墙练兵,镇守北疆,可以说都是成果斐然。在诸多辉煌的背后,是威继光的坚特、隐忍与柄牲。明朝自仁宣二宗之后,一直重文轻武,武将在朝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兵部尚书和待郎只能由文官担任,各地的最高武职一总兵,也无一例外要服从文职总督或巡抚的指挥,甚至要巴结讨好多以宦官出任的监军。武将在作战指挥中处处受到掣肘,难以实施自己的想法,取胜后功劳是文官的,打败后却往往要背黑锅,甚至被处以极刑。

而戚继光固然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却能尽力以较小的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嘉靖至万历年间,以至于整个明朝中后期,将王阳明“知行合一”贯彻最好的一个人。能成大事者,必能忍平常人之不能忍。戚继光能取得成就,一是正好赶上嘉靖倭寇肆虐的历史大环境,有了能够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二是身边有张居正、胡宗宪、谭纶和汪道昆等上司的放手支持与充分信任;三是手下有一群能打硬仗、无畏生死的戚家军战士。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戚继光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心。专制王朝鼓励保守,忌讳冒尖。戚继光作为将门之后,又是家中的长子,什么事情都不做就能当上四品千户,一生素食无优。按理说,他就没有必要考武科举,没有必要呈《备俺答策》,更没必要组建戚家军。

岳父讲:“你做得少,别人的批评的就少;你做得越多,给别人是供的批评的机会就越多。但在抗倭战争中,戚继光不光能执行上级的意图,更将各地百姓的安危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甚至不惜以身冒险。在保卫北疆时,他大练军兵,整修边墙,组建车兵骑编队,甚至希望主动北伐。他的成长与奋斗,一直伴随着别人的指责与弹劾。”

我接着的话说:“但是,有些责任总得有人来担当,有些委屈总得有人来承受。威继光忍辱负重,在尽量不得罪上级和言官的情况下,将那个年代武将的工作几乎做到了最好,逼近了人生极限,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如今戚继光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显然远远胜过了有明一代绝大多数首辅。”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戚继光的武功当然无法模仿,但他的大局观与战略眼光,他目标远大却脚踏实地的处世技巧,他敬畏生命和害待音通人的节操,以及超出那个时代的两性观念,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他敢于任事、不畏艰险的奋斗与栖牲精神,更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水远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和崇敬。

我又开始讲解戚继光的训兵方法给家人们听“古人讲“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为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形成“协同”优势,甚至甘愿自我牺牲,做无名英雄,为成就事业忍辱负重,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无怨无悔。人力协同特别重要,三个专才的联盟产生的战力往往胜于九个通才的“散打”。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将军采用的由11个士兵组成的“鸳鸯阵”使日本武士闻风丧胆。这11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10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这10个人持有五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四道相互配合的攻击线。盾牌、投枪、狼筅、长矛、短刀,11个人相互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这是典型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成功故事。”

我们一路看,一路走。母亲快80岁了,但身体算硬朗,6公里的江南长城也徒步走,而且坚持到最后我感到欣慰!

母亲着我戚继光虽然威风,但实际上最怕老婆戚继光非常怕老婆的时候,因为他老婆不生育,而且经常给他打仗出谋划策。他非常敬重。我想这是怕的原因。但也是笑话漫天,等老婆知道他在外面也养了小妾时,老婆气得要自杀,戚继光一下子就给跪下了。

程程笑了:老爸,你怕老婆不?

“能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就是有缘,能够相处,彼此间成长就很好。

在返程的动车上,我继续思考DeepSee未来展望:轨道交通行业正面临从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范式转换。DeepSeek的实践表明,技术突破需要与组织变革、生态重构同步推进。

建议行业建立AI卓越中心,重点突破多智能体协同控制、量子计算优化等前沿领域,同时完善AI治理体系,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实现行业能级跃迁。韩国铁道研究院(KRRI)的预测显示,全面智能化可使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降低38%,服务能力提升55%,这或许就是下一代智慧轨交的进化方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