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平衡的时令养生教训:南辕北辙的背后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细致的时令养生早已成为我的生活信条。从第一期的时令学习班开始,至今我已坚定不移地走过了十期。这门传统的学问已经伴随了我近十年,更是陪伴我的母亲和姐姐近二十年。我的母亲已经80岁高龄,却依然思维敏捷,生活自理,每天都关注新闻,和我们一起了解社会的变迁;我的姐姐也在不断的调理下,身体逐渐好转。我们一直细心关注饮食和生活习惯,身体若有不适,或请教专业咨询师,或凭借经验进行调节,总体上我们都保持健康。然而,最近我却犯了严重的错误。

在2023年12月31日,我和家人驱车前往四川中江的亲戚家,同行的还有年长的姑姑和姑父。由于姑父在路途中感到头晕,我们略微打开车窗。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返回的路上,我在车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到晚上,我感到皮肤刺痛,误以为是受凉的缘故,因此我选择了温补肾阳的饮食,并早早休息。可是,第二天元旦家庭聚会时,我却感到腰痛,小便也很清亮。我以为仍是受凉,因此再次选择温补食材来调节身体。然而,腰痛并没有好转,临睡测体温竟高达37.2℃,浑身发冷。出于对阳气不足的焦虑,我加大了温补食材的摄入。

半夜时分,我突感天旋地转,仿佛地震来袭,无法直起身,却在慌乱中意识到自身的问题。随即出现了呕吐,感觉身边冷风习习,室内显得异常寒冷。为了联系成都的咨询师,我一度犹豫,担心打扰到她。最终,我熬到中午12点才联系了咨询师。她告诉我这是身体内热的表现,务必要及时滋阴敛阳。我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收阳大战”,在专业指导下,逐渐调整食材的摄入量和时间。期间,我的症状逐渐缓解,饮食也仅限于大米山药粥,最终在1月3日我虽然还有些晕,但已经能够坚持上班。在咨询师和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走出了困境,恢复了大约七成的健康。

通过学习承恩老师关于小寒节气的文章,我意识到自己在寒热交替的时节犯了南辕北辙的误判。癸卯年特有的气候特征为“冬行春夏令”,而成都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又使得人体对气候的变化尤为敏感,此时阳气潜藏,外寒内热的状况令人容易误判。我曾因对寒热的错误认识加剧了身体的失衡。幸有老师和咨询师的指引,让我顺利度过难关。感恩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的医学智慧,时时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

从这次经历中,我更加深刻理解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阴阳乃是天地间万物变迁的根本法则。通过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才能实现长久的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