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将蒲寿庚家族中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

我国历史上有诸多皇帝,别看他们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在登上皇位之前也是战战兢兢过着日子,其中最励志的就要数朱元璋了,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不幸的是灾荒不断,一家子人死的死,逃的逃。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乞讨流浪。朱元璋在流浪中,受到了农民起义的影响,加入其中,一步步独领一军,积蓄实力,最后一统江南,建立大明。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

这一举措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唯独对这个姓氏的人恨之入骨。甚至专门颁布了一条法令就是这个姓氏的男子全贬为奴婢,女子贬入娼门,还不允许此姓读书入仕,这个姓氏就是蒲。那么这个姓氏到底是怎么招惹到了朱元璋的呢?为什么朱元璋对这个家族的后人如此痛恨呢?

这里就要说一个关键人物了,宋朝的大富翁蒲寿庚。

蒲寿庚,号海云,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于宋嘉泰至元至元间(1201~1294年)。先世系侨寓于占城(今越南中部)的阿拉伯商人,南宋初年徙居广州,“总诸蕃互市”。12世纪末,寿庚祖父“富甲两广”,为广州第一富豪。

到13世纪初,家道衰落。斯时,泉州已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贸易港口。寿庚父开宗迁泉州,居泉州城东南法石乡云麓村,以经营香料为生。

南宋末叶,浙、闽、粤一带海面海贼猖獗。淳祐十年(1250年),海寇“袭泉州,寿庚与兄寿□,助官宪击退之”。寿庚因平海寇有功,授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市舶司提举,后迁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制置使,仍兼提举市舶。从此,亦官亦商,富而有势,逐渐成为宋元鼎革之际举足轻重的人物。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看到统一中国时机已经成熟,派丞相伯颜率大军南下,水陆并进。三月攻占临安。

由于蒲寿庚操纵海外贸易,又有很多海船,在福建沿海一带拥有实力,伯颜在未攻占临安之时,“知招降寿庚为第一着”,暗中派遣间谍不伯和周青持符命,以高官厚爵拉拢蒲氏兄弟归顺。寿庚同哥哥寿□决定向元暗中输诚,派人从水路向进军福建的元军统帅唆都呈表纳款。

同年五月,南宋遗臣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恭帝庶兄益王赵昰为帝,是为端宗。为图恢复,知非依赖寿庚家族强大海上力量和地方实力不可,也同样以高官厚爵拉拢蒲氏兄弟,封寿庚为福建、广东两省招抚使,总统海舶。

十一月,元兵至福州,张世杰等奉“帝至泉州,寿庚来谒。世杰分淮兵二千五百人,命寿庚将海舟以从”。当时有人向张世杰建议,只要把蒲寿庚扣留,海舶就会不令自随。张世杰未采纳,仍让他回城。蒲寿庚回到泉州,立即闭城拒命。同年十二月,与州司马田真子献城降元。

至元十四年,张世杰等乘元军离闽,从漳州回师泉州急攻寿庚。在泉宋宗室欲为内应,寿庚残酷地加以杀害,死数千人。

蒲寿庚曾经依靠汉人发家致富,紧要关头却投降元人,甚至反过来对宋廷进行屠杀,

这实际上就是背叛了自己的汉人祖先

,致使宋亡后,元朝统治下民不聊生,百姓被压榨,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族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死人的唯一代价是赔偿一头驴。

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朱元璋也深受其害,蒲寿庚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宋朝灭亡的催化剂,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生平最恨的就是背叛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人了。

所以才会对蒲家的人如此痛恨,于是便颁布了上述针对蒲姓家族的法令。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很多百姓并没有对此事发出异议,这也足以见得蒲寿庚所作所为的确不得人心

,大家都知道好人有好报,坏人肯定也有遭到天谴。

而朱元璋的命令便是对蒲家最大的惩罚。蒲寿庚的例子也算是朱元璋给各位大臣提了一个醒,背信弃义、卖国求荣的小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