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管理者,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当然需要资源的支持。但是,如果等到什么资源都有了你才开始做事情,那你肯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没有资源,你能创造资源,就像人们所说的, 可以无中生有,那才叫不同凡响。
我到美国纽约一所著名的高中访问时,曾经很为学校仅有一座大楼没有学生运动场所而困惑。与孩子们交谈时我们才知道,学校早已把旁边社区的一个体育馆“据为己有”。
校长与社区商定,管理、经营体育馆的任务由孩子们包揽下来。这样,既省去了社区每年雇工的费用,又解决了学校体育运动资源不足的问题。白天,孩子们最需要体育馆的时间往往是社区的人们无暇光顾的时段;晚上,孩子们已经放学回家了,社区的人们才开始穿上运动装,涌向体育馆。这样一来,学校不仅有了学生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把管理、经营体育馆变成了一门新的课程。据说,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还要排队等号呢。
应澳门教育暨青年局邀请,我曾经访问过许多所澳门的学校。虽然按我们的办学标准,澳门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可以达标,但是看过之后,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一所学校在资源的利用上都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其无中生有的功夫,真正叫人拍案称道:没有教学资料室的,可以把校长的办公室办成老师们的教学资料室,老师们去资料室查阅资料的同时,还可以带给校长一些自己的收获或者困惑;没有足够多的图书供学生阅读,他们就每月在师生中搞一次“好书交换”活动,把每位教师、学生的藏书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供大家互换分享;在校园的路口画上斑马线、装上红绿灯,交通安全教育变得既简单又生动;在狭小的校园里,随地画满供孩子们做游戏的图案,体育锻炼不一定要很大的空间;他们也缺教师,但课程却开设得丰富多彩,因为任何一所学校都有或多或少的兼职教师,有的不过每周来为艺术爱好者们拉一次提琴,有的仅仅每月来指导孩子们排练一出歌剧……总之,社会大舞台上的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为学校所用。
其实, 所谓无中生有之“无”,并不是真“无”,只是许多时候这些资源并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罢了,需要我们把思路打开一些,把眼界放宽一点儿,到更大的领域里去寻找。如果有谁能找到更多自己需要的资源,谁就拥有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本钱。
对时间资源的管理,同样可以无中生有。在机关工作的朋友往往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思考而苦恼。年年春夏秋冬,天天忙忙碌碌,10年、20年过去了,常常是回首万事空,像是什么也没干一样。于是,我们常常希望等有时间了再去充电。可是,等来等去,年复一年,黑发换白发,也没等来空闲的时间。
其实想想看, 时间是永远也等不来的,只能靠自己无中生有。在教育局机关,我们曾经实施过一个“深度思考两小时”的活动,让大家每天能有两个小时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具体说来,就是从一天的工作时间中拿出两个小时,譬如上午9:30到10:30,下午3:00到4:00。在这两段时间里,机关内部同事之间互不打扰,既不开会,也不串门,甚至连打电话也尽可能避免。除了外来人员需要接待,外线电话需要接听,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读书、思考或写作的时间。一年下来,大家总结经验,发现事情并没有少做,反而每天“凭空多出”可以用来充电的两个小时。
过去,我常常苦恼于没有时间锻炼身体:白天忙工作,自然是没有时间的;晚上还想读读书写点儿文章,当然也没有工夫。从哪里找时间?还是从上下班路上找时间吧。于是,步行上班,步行下班,关掉电话想一想该想的事情,一天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挤出来了。而且,这个时间特别有保障,几乎没有人去挤占你的这个时间。苦恼了多少年的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说起来,还是无中生有的思维方式帮了我的大忙。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学生第二》,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