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上图是刊登于2014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的老照片,照片中所反映的是发生于1914年6月的法国,照片中的法国民众都沉浸在纪念布汶战争胜利700周年的狂欢中。
后来,想起之前在找插图的时候,偶然看到这样一幅油画作品,名为《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是画家奥拉斯·维尔内创作的巨幅油画。
油画中,画出了发生于1214年7月27日的布汶战争,当时法王腓力二世击败了英王约翰的同盟神圣罗马帝国奥托四世和佛兰德伯爵斐迪南的联军,一举奠定接下去数百年的欧洲大陆势力格局,也使得法兰西逐渐走向强大。
如果说,我们觉得布汶战争不过是奠定欧洲势力格局的话,那么甚至可以说这场战役使得英王约翰被迫和英国大封建主等签订了《大宪章》,限制了王权扩张,为后来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埋下了积极的制度因素。
那么,我们不免好奇究竟油画中的主角腓力二世生平是怎么样的?又是为何会被诸多人认为是法国的“奥古斯都”,他是如何推动法国走向强大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今天想和大家聊天的重点。
二、天降王者,步步为营、志存高远的腓力二世
分裂的法国,势力强盛的封建诸侯在腓力二世之前,法国经历了相当长的分裂割据的局面,这种割据不仅表现在政治上的独立,还包括财政、军事等一系列方面的独立。法国的封建主们,几乎无论大小,都掌握着相当程度的自治性。这些领地内的臣民们服从于封建主们多过服从于法国国王。
法国的封建割据的形成原因其实和古代大多数中国王朝初建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获得主要封臣的支持,将本来归属于王权的土地分封给了他们。要知道,在古代,土地的分封往往附带着税收等权利。在此消彼长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封建诸侯坐大的情况。
不仅如此,法国王室在应对封建领主的扩张而竭力抵抗时,还面临着来自诺曼人和阿拉伯人等外族入侵的局面,这使得法国陷入了内战、外战双线失利的局面,加剧了割据分裂的局面。
腓力二世面对的正是这样的局面,他急切的希望收回王权,让法国重新归于一个国王的领导。
步步为营,志存高远的一次婚姻1179年11月1日,法王路易七世在腓力二世仅仅15岁时,就将王位交给了他。可能谁也不会想这位加冕法王的15岁孩子居然会在后来被盛赞为法国的奥古斯都。
继位的腓力二世发现迎接他的并非是个太平盛世,而是处在极端困难地位下的法国王室。当时,法国大部分的领主们效忠的是英国的亨利二世,而非是法王腓力二世。
但腓利二世并不愿意坐以待毙,为了尽可能争取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腓力二世选择了以联姻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势力,增加王室领地。也许这其中是有几分感情在,但对腓力二世而言,他盯上的实际上是他的王后——伊莎贝拉的嫁妆。
伊莎贝尔是艾诺伯爵鲍德温五世的女儿,也是佛兰德尔伯爵腓力的侄女,他们将阿拉斯、艾雷等作为王后的嫁妆送给了腓力二世,这个嫁妆的领地后来被称为阿图瓦,成为了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
三、拉拢打压手段信手拈来的腓力二世,是个“狐狸”,也是“狮子”
拉拢亨利二世、打压法国割据势力对腓力二世而言,仅仅有阿图瓦的支持还不够,他无力对抗他的散落法国各地的叔叔们和其他大贵族组成的割据势力联盟。但腓力二世决心将求援的希望转移到亨利二世身上,他巧妙的认识到亨利二世同样有着打压这些割据势力的需求。
在当时,尽管法国的这些诸侯们名义上臣服亨利二世,但志在扩大英国在欧洲地盘的亨利二世却不因此感到满足。
对亨利二世而言,他想要的是英国体系下的封臣,而不是这些貌合神离、随时可能当墙头草的同盟们,于是在腓力二世主动找上门时,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在亨利二世的外部支持下,腓力二世开始了与法国割据势力的大决战。他身先士卒,率领王室先锋部队与割据势力里的核心力量尚塞尔伯爵开展。应该说这是一场冒险的选择,但命运选择站在他周边。
面对南北两方的双面攻击,腓力二世决心击溃割据势力的核心,冒着可能被包夹的危险,艰难战胜了尚塞尔伯爵,并将其纳入麾下。
割据联盟因为核心被击溃出现了动摇,最终被腓力二世逐个拿下,法国实现了整体上的统一。
拉拢“狮心王”理查一世,打压亨利二世看到上文,大家可能会在想,亨利二世帮了腓力二世,却为什么啥都没得到。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腓力二世根本没打算让亨利二世分一杯羹。
就在击溃尚塞尔伯爵的同时,腓力二世看到了英国王室内部的分裂,亨利二世的四儿子理查渴望父亲的王位,于是他们两进行了秘密会晤并签订了协议。
腓力二世一方面直接派出了法国的军队进攻诺曼底,消耗亨利二世的部队,另一方面则准备让他的妹妹和“狮心王”理查联姻。
理查在英国内部掀起了对父亲的反叛运动,使得亨利二世无法全力应对腓力二世的攻势,并最终被法国占领了缅因。亨利二世无奈之下与腓力二世签订协议,放弃了在欧洲大陆的部分领土。
拉拢“无地王”约翰,打压“狮心王”理查就在狮心王理查雄心勃勃,决心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事业上大展身手的同时,腓力二世再次选择了分裂英国王室。
他敏锐发现,理查的弟弟约翰对王位同样有着超乎寻常的热衷,于是他主动联络了约翰,并撕毁了先前和理查的盟约,率军进攻理查的领地。
为了给约翰更多的叛乱机会,腓力二世甚至使出了盘外招。他在理查被奥地利公爵囚禁时,腓力甚至不惜动用国库之外的王室财产,用金钱贿赂德意志皇帝亨利六世,最终使得狮心王理查被囚禁了接近两年。
然而约翰不亏是“无地王”,腓力二世帮他争取了两年时间,结果约翰还是无法将王位夺取。到理查缴纳了15万马克的赎金回国后,约翰只好投降。
狮心王的报复与法国割据势力的反叛,腓力二世的无所畏惧也许很多人看来,腓力二世的拉拢打压之举实在是如狐狸般狡猾,但如果我们认为腓力二世只是个狐狸,那就错了。腓力二世在需要以命、以国相博时,却同样有着狮子般的勇气和魄力。
上文提到,腓力二世的盘外招并没有瞒过狮心王理查,理查回国后很快重整旗鼓并回到欧洲大陆与腓力二世角逐天下,并煽动了法国的封建贵族们反抗腓力二世。
这时候,腓力面临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随着理查的步步紧逼,法军先后在维尔纳和弗雷特瓦勒兵败,甚至连粮草队都被截获。不仅如此,佛兰德尔、图卢兹等地的封建领主们纷纷起兵反抗腓力二世。
面对这种至暗时刻,腓力二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寻求出路。他率领仅有的法国军队兵临诺曼底,试图将英国在大陆的领地和英国本土直接分割成两段。
看上去这是一场关于狮心王理查和腓力二世的豪赌,不过这时候却意外出现了,理查意外中箭死亡,使得腓力二世在欧洲大陆再无对手。
四、被戏谑的英王约翰,无敌的法王腓力二世——布汶战争
相形见绌的英王约翰理查的意外去世使得英国王位陷入了继承风波。理查的五弟约翰依照诺曼继承法是有王位继承资格的,但理查的四弟杰弗里虽然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个遗腹子亚瑟。而依据安茹继承法,亚瑟作为遗腹子是有作为乔弗里继承人而间接继承理查的王位的。这样就使得英国王位变成了约翰和亚瑟之间的争夺。
面对这样的局面,习惯了拉拢打压手段的腓力二世自然得心应手,他开始支持亚瑟争夺王位,先是封了亚瑟爵位,抬高亚瑟的地位,随后甚至直接出兵联合讨伐英王约翰。
后来,亚瑟因为大意被约翰复活并杀害,英王约翰以为王位之争就此结束。不曾想,腓力二世反而利用了亚瑟封地——布列塔尼、阿基坦、安茹等地的贵族试图为亚瑟复仇的火焰,打出了为亚瑟复仇的旗号,一举攻下了包括诺曼底在内的诸多原来属于英国的欧洲大陆领土。
布汶战争——法王腓力二世的野望英王约翰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选择了罗马教廷和解,随后闪电袭击驻扎在达莫的法国舰队。英军以极低的伤亡摧毁了1500多艘的法兰西战船,这几乎是腓力二世这一生最大的失败。
不仅如此,约翰王还纠集了佛兰德斯伯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普瓦图贵族势力等一系列盟友从多个方向围攻巴黎。
但腓力二世并不甘心建立伟大法国的宏愿就此破灭,他多面出击,一方面让儿子路易王子率军正面顶住约翰王的攻势,同时派人向普瓦图的贵族施压和笼络,使得绝大多数的普瓦图贵族或者倒戈,或者保持中立态度,使得约翰王的进攻围攻巴黎的计划只能草草了之。
但腓力二世却在困境解除后爆发了狮子的凶猛,直接率军追击约翰王,利用英军与盟友们配合不够娴熟的漏洞,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击败了英军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还俘虏了参战的许多英国贵族,打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落荒而逃。
这一战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次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举帝国之力,结果被腓力二世在布汶击溃,本人还落荒而逃,使得神圣罗马帝国的威望简直下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而英王约翰在大肆搜刮贵族和民众财富而组建起来的军队被腓力二世击溃后,回国后甚至被迫签订了《大宪章》。
这一战,使得法国在与英国、德国的大国较量中脱颖而出,使得英、德两国在腓力二世在位期间无力再与法国较量。
布汶战争后,腓力二世变身为法国的“奥古斯都”,这个本来归属于罗马帝国元首的荣誉称号这时候归于法兰西。
五、不只是“奥古斯都”,更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
如果只是战场上的胜利,那么腓力二世可能只会和“狮心王”理查一样,只被当做是个军事家。腓力二世的才能似乎不仅局限于外交与军事,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同样有着突出的建树,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巩固了法国外战胜利的成果,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扩大王室领地,发展交通、修建堡垒在艰难的使得法国走向统一的过程中,腓力二世认识到王室领地的窄小所带来的巨大弊端,比如纵深腹地、兵役人口等问题,于是腓力二世首先就是致力于扩大王室的领地。他通过兴建借道的方式将巴黎城的东西与南北连接起来,逐渐实现领地的扩大,并在巴黎的边缘地带修建起城墙。
不仅如此,他在巴黎的核心要地兴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这座堡垒在当时足以容纳王室成员及王室的核心卫队。(顺嘴提一句,这座堡垒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卢浮宫)
他还建造了引水管和水池,确保遇到外敌时能够坚持足够长的时间。
宽待原属于英国的臣民,取消诸多杂税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腓力二世也认识到这一点,尽管他通过对外战争占领了诸多英国的欧洲大陆领地,但他却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来安抚这些地区的贵族和民众。
他将市民特权赋予了许多小城市,比如利摩日等,使得这些民众能够享受和原有法国民众一样的待遇,还赐予一些城市自治权,并在其规划下安排部分城市具有专属的贸易渠道。这些城市有利可图,自然愿意臣服于法国王室。
不仅如此,他还免除了本来英国王室对这些地区的各种名目的税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当地民众的负担,甚至部分地区还轻于原有的法国民众,这自然使得民心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发展经济,带头成立以巴黎为中心的商会,推动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腓力二世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王朝的强大至关重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也为了鼓励商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法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商业联合会,比如其中最出名的塞纳河商人联盟等。
腓力二世还为商人航运大开方便之门,拨出经费修葺了塞纳河等河道,还对各地的往来贸易调降了商品税。
在政治地位上,腓力二世也给了商人一定的尊重,在很多场合下都公开表示商业是法国强盛的象征。
收归司法大权于中央,架空贵族领主们的司法审判权,建立学校,增进国民教育腓力二世同样认识到,司法权由于容易被领主们滥用而客观上演变成司法以为的综合统治权。为此,腓力二世践行了“朕即天下”的理念,要求所有的案件都必须在其所建立的法院进行审判,并且不让贵族们参与其中。这时候,设立在巴黎的法院按照腓力二世的安排受理各种上诉案件,从而将司法权完全的收归中央。
腓力二世的贡献还在于高度重视国民教育问题,他在位期间,一手推动并建立了法国第一所大学——巴黎大学。后来,法国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法国各地,比如1229年建立于比利牛斯附近的图卢兹大学等。
这些大学开始吸收贫困学生,并且在学生数量上明显增加,在课程设置上也不再是单一的课程,而是出现了具体专业的雏形,比如几何、天文等,极大的促进了法国的国民教育水平。
六、文末的感慨与结语
腓力二世与一般王朝的中兴之主不同,他作为一个王N代的富家子弟直接将法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他几乎可以说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和真正的王者。他政治上善于拉拢盟友和打压对手,又能敏锐洞察各种势力间的仇隙,又能在军事上身先士卒、敢于冒险,在遭受失败时依然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在王朝已定时,他更能及时转变国家政策,从激进扩张转变为稳定安抚,笼络民心。说他是奥古斯都,其实并不是个夸大之语。但腓力二世却不止步于当一个依靠军事力量的统治者,他有着卓越的改革魄力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切认识,推动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国民教育兴起。
有些人认为他是狐狸,有些人认为他是狮子,但无论如何,他最终是个真正的王者。
参考文献:
1.《法国史》;
2.《金雀花王朝》;
3.《布汶的星期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