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千年的井水不能喝了?为什么人们不再直接饮用井水?什么原因

中国人世世代代依赖着井水饮用,直到上世纪中后期这种状况才发生根本改变。曾经是最普通不过的饮水方式,井水为何最终不再适合直接饮用?它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呢?

自远古时代起,打井取水就是我国农村居民最基本的供水手段。

打通地下水脉,让泉水源源不断涌出,灌溉农田、直接取水饮用,井水曾是唯一的选择。如今,村村通了自来水管网,基本告别了依赖井水的历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国从几千年前就开垦耕种,离不开水利建设和调配。

在内陆缺水地区,修建灌溉渠道成本高昂,于是利用井水成为主要出路。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村村都有公用的大井供应饮用水和浇灌庄稼。富裕地主还在家里也打私家井供家人饮用。

上世纪之前,直接饮用井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那个年代,村民健康体魄,喝井水不当回事。实际上,这些井水来自浅层地下水,其实就是河川山泉经过滤渗而来,水质清洁无污染。

久而久之,喝井水也成了乡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直到上世纪20年代后,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工厂向河流排放废水污染环境。

工业污水直接渗入地下,导致很多地区井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喝了却可能导致肠胃疾病。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农业现代化进程迅猛推进,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从而再次波及到地下水源。

当时人们还不太了解化肥农药的危害,饮用受污染的井水也曾造成多起中毒事件。

进入新世纪,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加快。

更多化学品农药排入环境。再加上饮用水卫生意识的增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越来越少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了。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和管网覆盖,自来水供应日臻完善,取代了原本的井水供应。近些年,一些地区出现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资源枯竭,更是无法依赖井水了。

事实上,江河湖泊中的水质,受周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日趋严重。

我国地下水质扰污染现象也十分普遍,很多地方地下水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比之下,自来水厂经过层层过滤、消毒,能确保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要求,健康安全得到保证。

依赖自来水,消费者不需要再像祖先那样勘探打井,也不必操心水质安全问题了。

当然,自来水的普及也得益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了较强的支付能力。

对于安全放心,方便即开即喝的自来水,现代人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井水作为数千年来中国人生活饮用的主要水源,如今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在农村地区,仍有极少数人喝井水,但总的来说,这已不再是主流选择。安全性、卫生性、便利性等诉求,让我们只能依赖自来水这个城市化的集中供水方式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