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注定将成为中国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就在这一天,备受期待的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哪咤2》)的票房(包含预售)一举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首部票房过百亿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成为中国影史的票房冠军,还在全球市场中勇夺单一市场票房冠军,成就斐然。
值得注意的是,在《哪咤2》的盛况中,台湾的年轻观众并未缺席。13日,前来大陆参访的“大九学堂”近40名台湾学生齐聚北京,共同观看了这部影片。兴奋的气氛弥漫于观影前,这些年轻人期待能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这部无法在岛内上映的影片的精彩。然而,当《哪咤2》破百亿的喜讯传遍四方之际,岛内却传来一个坏消息:因台湾地区的限额规定,该片恐将无法在该地上映。
所谓“限额规定”,简单而言就是台湾当局每年只允许通过抽签的方式引进10部大陆电影。台当局文化部门在去年11月已公告了今年的大陆电影配额,因此,广大岛民对能否欣赏《哪咤2》的期待,恐怕也将化为泡影。相较于精彩的大陆电影,台湾的影迷们却面临着政策上的重重封锁,愈发引发人们对这一政策的质疑和抗议。
这一限额规定自2000年实施之初,正值大陆电影市场萧条之时。彼时,台湾观众对大陆电影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近年来,从《哪咤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到国产电影的全面崛起,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样的政策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台湾观众对大陆影片的欣赏和对限制措施的反思,显示出一种社会共鸣,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反对“陆片十部限额”的呼声日益高涨。
更重要的是,随着台湾当局继续坚持由政治因素制约文化产品的引进,越来越多岛内年轻创作者被迫在创作中与中华文化渐行渐远,导致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受到困扰。“去中化”的极端做法使得台湾创作者的思维空间越发狭窄,无法借助优秀的中华文化进行创作与创新。
尽管台湾当局宣称将通过资金补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但在实践中,连基础的放宽“陆片十部限额”的政策都缺乏勇气与行动。这种情况不仅让台湾文化产业失去应有的发展机会,更让民众对真正自由和多元文化的渴望感到沮丧。
《哪咤2》在票房上的成功,是对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大陆影视产业实力的证明,同时也提现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优秀影视作品的认可与期待。一方面是《哪咤2》破百亿的热度,另一方面却是无法走进岛内影院的尴尬现状。正如影片中振奋人心的经典台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这句台词如今正激励着岛内的抗争者,呼唤着对文化交流的期待与追求。中间的矛盾与冲突,不仅是电影上映与否的简单问题,而是台湾民众对文化自由、选择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或许,《哪咤2》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时代对文化自由启示的强烈宣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