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刘禹锡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二八城门开道路,
五千兵马引旌旗。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刘禹锡《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一诗的详细解析:
一、诗歌背景
此诗为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刘禹锡在和州刺史任上,收到白居易从苏州寄来的新诗作后所作,用以唱和。白居易曾任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之职),所以刘禹锡在诗中称其为“白舍人”。唐代郎官相互称为曹长,刘禹锡与白居易先后任郎官,故而又称白氏为“曹长”。
二、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 首句“苏州刺史例能诗”,刘禹锡将前苏州刺史韦应物与今苏州刺史白居易并举,称赞他们都有诗才。
- 次句“西掖今来替左司”,白居易原为中书舍人,唐代中书省在西,故称“西台”或“西掖”。这里刘禹锡点明白居易的官职变动,从中书舍人调任苏州刺史,即“替左司”。
- 颔联:“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 “二八城门开道路”,“二八”指苏州城门数量,苏州城门皆为水陆城门,故有此称。这句描绘了苏州城门大开,道路畅通的景象。
- “五千兵马引旌旗”,则进一步渲染了白居易到任苏州时的盛况,兵马众多,旌旗招展。
- 颈联:“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白居易在苏州的游宴活动。山寺笙歌不断,水路相通,游宴的队伍乘船前往;而陆路上,则有骑兵护卫,剑戟相随,场面壮观。
- 尾联:“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 “斗百草”是古代一种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这里刘禹锡想象白居易与吴王夫差比赛斗百草,如果斗不过,当因为有欠于西施的缘故。这里语含调侃,且露绮色,恰可称为“戏酬”。
三、诗歌艺术特色
- 用典贴切:诗中“二八城门”、“斗百草”等典故运用贴切,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增添了文化韵味。
- 语言流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 情感真挚: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游宴盛况的赞美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四、总结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一诗展现了刘禹锡与白居易之间的深厚友情和文学交流。诗中通过描绘苏州城门大开、兵马旌旗招展、山寺笙歌不断等盛况,赞美了白居易在苏州的游宴之盛。同时,刘禹锡以调侃的语气想象白居易与吴王夫差比赛斗百草的场景,为全诗增添了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此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友情和文学交流的盛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