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版泰坦尼克号,渡船与油轮在菲律宾外海相撞,四千多人死亡

俗话说,道路非比球场,不要合理冲撞,水火无情,安全最有情。而就有那么一个倒霉到家的渡轮,不但和别人撞了船,而且还遭到水淹火烧,全船4000多人几乎团灭的人间惨剧。这就是发生在1987年12月20日的菲律宾多纳·帕兹号渡船与维克特号油轮相撞,导致4386人被烧死、溺死的悲惨事故,死亡人数几乎是泰坦尼克号的两倍。

菲律宾是个群岛国家,大大小小的岛屿达7000多个,这些岛屿之间的交通工具主要就是各种轮渡船只。为了提高乘客乘坐船只的效率,菲律宾的海运条例有这样一个规定,那就是乘客既可以先买票后上船,也可以先上船后买票,而且也不限制乘客的人数。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提高了轮船的乘坐率,方便了乘客的出行。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很容易就超载了。往往荷载只有1000人的轮船,实际上可能拉了多好几倍的人数。

这种情况下,不出事还好,一旦出事故,那就不是小事,很有可能造成大批量的人员死亡。

幸运的是,一直这样做的菲律宾,还没有因为超员出过沉船事故,所以人们也对超员习以为常了。

每年的圣诞节前后,许多外出打工的菲律宾人,就和中国的春节一样,开启了大规模的返乡探亲活动。

1987年12月20日,停泊在菲律宾克洛班莱特港的多纳·帕兹号渡船,和往常一样,开始忙忙碌碌地招呼客人上船和搭载随船货物。和以前不一样的是,这几天的乘客特别多,因为临近圣诞节,许多常年在外的人员,都要赶在这几天回到首都马尼拉,和在那里久未谋面的亲人团聚。乘客不仅人多,他们更是携带了不少大包小包的行李,把渡轮塞得满满的。

经过一番挤挤抗抗,这艘2215吨重的多纳·帕兹号渡船总算让全部乘客上了船。在凌晨5点,随着一声汽笛声,渡船启航了,带着人们的期待和希望,向着马尼拉方向开去。

而此时的船舱内,依然是乱糟糟的一片。上下三层的舱室内,本来设计1518人的载客量,实际乘客人数已经高达4000多,加上船员,总人数有4412人,超员近3000名!

超出这么多人,让多纳·帕兹号渡船上的53名船员忙得晕头转向,他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干活。当时船舱里面的情景是这样的,这些船员们,一边为先上船后买票的乘客补票,一边为乘客安排位置,许多原设计一个人的位置,一下子挤了三四个人;轮船的通道上,更是站满了没有座位的乘客,那些大包小包的行李就在他们的脚下,被来来往往的乘客踢着踩着,时不时也会绊倒行人。

想象一下以前中国春运期间火车上的拥挤情况,就和这个差不多,可以说是挤到无法呼吸。

但人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抱怨,毕竟这个时候能够坐上船就好不容易了,加上很快就可以和亲人团聚,这些苦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随着太阳升起,轮船上热闹了起来,大家都想出来透口气。实际上,白天的行程是相当不错的,毕竟是一路顺风,除了拥挤点,其它倒没有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失,已经是晚上10点,渡船也来到了距离目的地马尼拉只剩下160公里的马林杜克岛附近海面,再有区区5个小时,他们就可以顺利达到马尼拉。

夜幕下,本应该是满天繁星的天空,却布满了乌云,大海,此刻显得那么的幽静。

夜深沉,大部分乘客都已经进入梦乡,多纳·帕兹号渡船上的船长,此刻正悠闲地坐在船长室里,喝着啤酒,看着电视,时不时哼几句谁也听不懂的小曲,那日子是相当的惬意。

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渴望,使一部分人依然兴奋着,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一边赏着万里夜空,一边谈笑风生,一起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温馨。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幽暗的夜色下,那头隐藏黑暗中的怪兽正在快速向这些毫无准备的人们袭来,用最残酷的魔爪来收割这些无辜之人的生命。

这头怪兽就是由巴丹前往马斯巴特的629吨级维克特号油轮,它正闪着奇怪的光芒,直直地向多纳·帕兹号渡船的前进方向快速驶来。

看,那是什么!显然,甲板上的人们发现了这头不寻常的怪兽,因为它正张开的黑魆魆的大口,朝着客轮直扑过来。

客轮上的人们已经看出这是一艘油轮,但还没有等人们做出适当的反应,油轮上的灯光就已经和客轮重叠,因为它们已经高速撞击在了一起!

随着惊天动地的撞击声,多纳·帕兹号渡船与维克特号油轮瞬间开启了地狱模式!

剧烈的撞击,使得客轮一摇三晃,船上的电路出现故障,一下子变得黑灯瞎火,客轮的轮机也停止了运转;更为糟糕的是,维克特号油轮上满载了8800桶原油,这些原油随着高速的撞击,铺天盖地的砸向了多纳·帕兹号渡船!

一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爆炸引起的浓烈大火和黑烟,顷刻间弥漫在多纳·帕兹号渡船上!

人们在熟睡中被巨大的撞击惊醒了,他们呼喊着拼命想往外逃,但升降口早已经被数百争相逃命的人堵得死死的,许多人都被汹涌的火焰和浓烟挡了回去,不久就被从左舷中部撞击造成的缺口处涌进来的海水淹没;更有许多人根本来不及从睡梦中睁眼,就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而那些本来在甲板上的和有幸冲到甲板上的人,也好不到哪里。

那些被撞击抛起又落下的原油,重重地砸在渡轮和油轮上,两艘船都被熊熊大火包围了起来。

那些在甲板上的乘客,被大火吞噬着,衣服烧焦了,皮肤烧焦了,他们惨叫着扑向大海,但大海里也是泄露的原油,一样燃着熊熊烈火……

这里已经是人间地狱!

此刻,远在16公里外,克劳迪奥号客轮恰好看到了爆炸引起的火光,他们判断一定是出了大事,便开足马力前来查看。

在船长的带领下,克劳迪奥号客轮火速赶到,但映入他们眼帘的,恐怕是他们一辈子再也不想看到的人间恐怖惨剧。

大火已经把撞击的两艘轮船烧得面目全非,火光映照下,海面上漂着一层层的浮尸,有点尸体依然燃烧着,其状可怖!

克劳迪奥号客轮的船员们,强忍着剧烈的不适,经过艰苦的搜寻,好不容易打捞上来26名幸存者,就这些幸存者,实际上也已经被大火烧得奄奄一息了。克劳迪奥号客轮不敢耽误,急忙启程前往马尼拉救治伤员。

在剧烈的燃烧之后,几乎断成两截的多纳·帕兹号渡船与维克特号油轮先后沉入大海之中,只留下残缺的尸体和大量的油污浮在海面上,诉说着无言的伤痛。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发生了这样重大的灾难,菲律宾政府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才得到消息,此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小时。这样的时间差,对于这种严重事故的海上救援来说,那是黄瓜菜都凉了。

实际上,出事轮船已经没有能力去呼救了,而率先达到救援现场的克劳迪奥号客轮,是否向外呼救,则不得而知。

菲律宾政府立即组织救援行动,军用直升机、海军舰艇和海岸警备队等营救队伍于八个小时才到达事故现场。甚至,总统自己的游艇也被派出参加救援行动。

但政府组织的营救行动进展很不顺利,因为海上下起了瓢泼大雨,使得救援行动很难展开。

不得已,菲律宾政府只得请求在克拉克空军基地的美军直升机协助救援。

但他们的努力几乎是徒劳的,因为除了一些浮尸和油花,海面上一个活人都没有了。

救援者的任务,也只能是打捞那些可怜的死者的尸体了。

但这些被打捞上来的尸体,非常的惨不忍睹,不是被烧焦,就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的,许多人根本认不出来身份。

据救援人员透露,大部分遇难者都是死在舱内内,显然基本上都是被海水闷死的。

在离海难现场最近的马萨岗村,村民们发现了50具被冲到海岸边缘的尸体。但村民们上报以后,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们不得不自行处理,在村长约翰尼.帕米利亚的带领下,把这些倒霉的遇难者埋在了海滩上,算是入土为安吧。

最终,除了被克劳迪奥号客轮救起的26人、邮轮上有13人逃生外,渡轮上其余4386人全部葬身大海。

出了事故,自然要调查原因。

调查结论显示,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因为渡轮超载,因为出事前它一直处于正常状态,再说了,菲律宾的渡轮就没有不超载的,也没有见谁出事啊,这个说法,你信吗。

但奇怪的是,调查委员会最终的结论居然是渡轮的驾驶员技术不熟练,不能及时避让油轮!

这个结论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渡轮航行状态正常,那油轮又是什么情况呢?他们的驾驶员就没有看见渡轮吗?

想不通也就不想了,鬼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撞击的。

最倒霉的是,还有许多死难者没有被人认领,政府不得不为他们举行了公葬。同时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全部死难者的名字,以为警示世人。

多纳·帕兹号渡船小资料:

该船的前身是1963年下水的日本“姬百合号”,全长93.1米、宽为13.6米,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8节,荷载608人。

1975年4月,该渡轮被日本人卖给了菲律宾苏尔皮西欧船运公司,经过改造以后荷载1518人,改名为“唐·苏尔皮西欧”号。  1981年又被改为“多纳·帕兹”号(Doa Paz)。

1979年,多纳·帕兹号还叫“唐·苏尔皮西欧”号的时候,该渡轮就因电线短路不慎起火,船只损毁严重,所幸当时船上1164名乘客成功脱险,没有人员伤亡。

2019年4月13日,美国富尔肯公司与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合作,使用海燕号研究船,在水下发现了沉没32年的依然保存完好的多纳帕兹号渡轮和维克托号油轮的残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