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5年,台州市椒江区的汪精卫夫妇跪像前,一名古稀老人泪眼婆娑,表情难以言喻。
这位老人名叫汪文悌,是臭名昭著汪精卫次子,自父母去世后,这是他第一次祭拜,却也只是沉默良久,磕了头就转身离开。
临走前,汪文悌只是淡淡的说了九个字,明明第一次祭拜,也像是最后一次。
那么汪文悌究竟说了什么呢?汪精卫到底做了什么让亲生儿子这般对待呢?
书香门第,有志青年
提及汪精卫,我们对此人的印象定是“大一汉奸”,他的所作所为,让太多的国人受苦受难,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汪精卫曾经也是个满含梦想的有志青年。
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汪家,广东在当时是清政府唯一开放的港口,所以相对而言,汪家的生活必定是吃穿不愁的。
此时正值清政府的末期,国家动荡不安。自小见证了社会与国家的大环境,汪精卫便在心中埋下了远大的理想。
在父母的支持下,汪精卫父母便进入了学堂念书,此时的中国教育依旧是传统封建的旧思想,他更加痴迷于从国外传播来的新思想。
生于乱世,空有理想,而不能实现,无疑是最难以接受的。
为了更加接近梦想,汪精卫选择了参加了科举,有头脑、有思想的汪精卫当仁不让的考取了县里的榜首,仅十几岁就考取了秀才。
恰逢政府正在推行送学生留洋学习新思想,汪精卫也就顺势而为,争取到了出国学习。
此次留洋海外,汪精卫认识了改变自己一生的人——孙中山。
在听取了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讲后,汪精卫仿佛找到了人生道路,奋勇的追随着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
在同盟会中,汪精卫十分的努力,见证了日本的强大,他热衷于寻求让中国强大的方法,也是因此,让他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
1910年,年仅27的汪精卫主导策划了清政府摄政王载沣的刺杀行动。
此时的清政府虽然早就风雨飘摇,可仅凭几个年轻人如何蚍蜉撼树,行动不出所料以失败告终。
汪精卫也因此身陷囹圄,可就是此事,让很多有志之士被他的大义凛然所感动,将他视为楷模。
蒋汪相争,误入歧途
汪精卫的高调,使得袁世凯也将目光放到了这个充满志气的年轻人身上。
之后,袁世凯更是将汪精卫认作义子。
此时的汪精卫可谓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同盟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袁世凯笼络汪精卫的目的不言而喻。
有了袁世凯这座靠山,汪精卫的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权力也逐渐侵蚀了过往的豪言壮志。
同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的蒋介石,无疑是汪精卫最大的对手,随着袁世凯、孙中山的相继离世,争夺国民党的继承权成了汪精卫与蒋介石相争的导火索。
这个时候,汪精卫前有威望后有无数人的拥护,连孙中山逝世前的遗嘱都是交由他来执行,可见其接班人地位的稳固。
对比蒋介石,他还仅仅是黄埔军校的校长,甚至汪精卫还是他的上司,汪精卫便借助权力压制蒋介石。
早就被权力俘获的汪精卫,不再致力于发展中国,而是开始享受生活。
面对汪精卫的无所作为,蒋介石借势而为,悄悄培养自己的势力,继续延续孙中山先生的思想。
军人出身的蒋介石手中有兵权,这是汪精卫忽视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蒋介石的兵力下,1927年,蒋介石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贪生怕死,遗臭万年
面对蒋介石的“奋发图强”,汪精卫本来还想着挣扎一下,可连自己的妻子陈璧君也劝告自己:
“与其抗日而亡,还不如苟存。”
连妻子都这样劝说,汪精卫便调转了方向,朝着日本人投诚。
一步走错,后面的每步都是在越走越偏,汪精卫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立了“汪伪政府”,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可是早就没有回头路的汪精卫也不见的改变,直接摆烂,成为日本人的一把刀。
面对日本人的推波助澜,汪精卫凭借自己秀才的文笔,编纂了很多亲日思想的文章。
当他碰到愤愤不平的爱国青年时,永远只会用一招,那就是“抓”。
于是,大批爱国人士遭到了汪精卫的追捕,还有不计其数的无辜百姓被轰炸致死。
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有日本的支持,汪精卫也只是风光无限的过了几年。
最终他因身体患病,在日本病逝,临终之前,汪精卫表示:“我要葬在孙先生旁边。”
随着汪精卫的逝世,汪伪政府也随即分崩离析,与他的争斗几十年的蒋介石当即下令——将汪精卫的坟墓挖了,并烧毁汪精卫的尸首。
汪精卫的五个子女也深受“汉奸”之子的影响,陆续逃往异国。
2005年,早就是古稀之年的汪精卫次子汪文悌时隔60年,才第一次回到南京祭拜父母。
看着两尊跪像,汪文悌满心复杂,自己当时虽然还小,但也是享受了汪精卫通过欺压国人而得来的财富与地位。
这让汪文悌感到羞愧与耻辱,可他们也是自己的生身父母,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富足的生活,这也是让他无比复杂的原因。
生为人子,汪文悌磕了三个头算是圆了此生的遗憾,他的时间不多了,终归会与父母在另一个世界相见。
离开时,汪文悌泪眼婆娑的说道:
“做错了事,理应受惩罚!”
结语
纵观汪精卫的一生,从奋发图强的革命者,再到人人喊打的卖国贼,从万人拥护到过街老鼠,汪精卫所做的坏事,哪怕再跪上千百年都不足以赎罪。
可见做错事,终有一日会付诸惨痛的代价的,人必须要有底线,身为中国人,更要时刻谨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参考文献:
[1]汪精卫陈璧君其人,共产党员网
[2]重读抗日战争之十七:精卫如何由高呼抵抗变成卖国贼,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