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将于3月初揭晓。
普利兹克奖自1979年创立以来,通过表彰不同时代、地域和理念,对人类和建筑环境有重大贡献的建筑师,深刻影响了全球建筑学的发展轨迹。
(普利兹克奖官网截图)
每届普利兹克奖揭晓前夕,我们都会对得奖的热门人选进行预测。
今天,我们请出了当下爆火的“AI新贵”DeepSeek,让它来预测一下2025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会是谁,我们还请它谈了谈,它心目中的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是否实至名归?
(图源:unsplash)
01
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谁最实至名归?谁最不靠谱?
在DeepSeek看来,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中,以下这几位建筑师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现代主义的巅峰:
贝聿铭(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贝聿铭(图源:Archdaily)
贝聿铭学贯中西,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精华,他将现代主义建筑几何语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推向极致,他证明了现代建筑可以既是全球化的,又是地域性的,打破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隔阂。
贝聿铭作品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图源:pixabay)
社会责任的标杆: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认为,“设计最需要的才华是良心”,他设计的智利“半成品”社会保障住房,让弱势群体获得了可负担的舒适容身之所,并且降低了能源消耗,减轻了自然灾害的恶劣影响,他将建筑从精英设计转向社会工具,向世界展示了建筑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作品金塔蒙罗伊住宅,左边是“半成品房子,右边是居民自己动手改造后的样子(图源:Archdaily)
地域文化的觉醒者:
巴克里希纳·多西(201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巴克里希纳·多西(图源:Archdaily)
巴克里希纳·多西一生都在为印度本土建筑做贡献,始终倡导为印度穷人提供公共建筑和低成本住房,他证明了建筑师无需模仿西方范式,而是可以通过本土文化重塑现代性。
巴克里希纳·多西作品:桑珈事务所(图源:Archdaily,摄影:Iwan Baan)
技术美学的革命者:
扎哈·哈迪德(2004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扎哈·哈迪德(图源:Archdaily)
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界,扎哈·哈迪德闯出了一片天地,她以参数化设计颠覆了传统建筑形态,她将建筑从“功能容器”转变为“流动的艺术”,也推动了数字化设计的普及。
扎哈·哈迪德作品:北京望京SOHO(图源:Archdaily)
如果只能选出一位“最实至名归”者
DeepSeek给出的答案是——安藤忠雄(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安藤忠雄在他的代表作光之教堂中(图源:https://www.tadao-ando.com,摄影:荒木经惟)
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重塑了现代建筑美学,他的作品涵盖宗教、居住、文化等多元类型,且始终关注普通人的空间体验, 将日本禅宗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无缝衔接,其影响力跨越地域与时代,至今仍在全球建筑教育与实践中被奉为经典。
安藤忠雄作品:直岛地中美术馆(图源:Archdaily,摄影:Iwan Baan)
下面,精彩的部分来了,DeepSeek显然对某些普利兹克奖得主,有些自己的“小意见”:
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首届普利兹克奖得主),是建筑界的“变色龙”,靠抄袭密斯·凡·德·罗的玻璃盒子混成“美国建筑教父”。
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玻璃屋(图源:Archdaily)
弗兰克·盖里(1989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代表作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成功证明,只要用金属把城市天际线扭成麻花,小镇就能靠门票经济续命。
弗兰克·盖里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unsplash)
雷姆·库哈斯(200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这位“建筑界哲学家”写书比盖楼更出名,他的贡献大概是教会了建筑师:只要理论够玄乎,楼塌了也能算行为艺术。
雷姆·库哈斯作品: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图源:Archdaily)
让·努维尔(200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代表作品阿布扎比卢浮宫的设计哲学可能是——给我一个土豪甲方,我能把埃菲尔铁塔镶满钻石。
(图源:Archdaily,摄影:Roland Halbe)
已建成的让·努维尔作品——有着“现代城市奇迹”之称的阿布扎比卢浮宫
最后,DeepSeek还做了一个有趣的总结:
如果普利兹克奖“既要先锋艺术,又要政治正确,还要商业影响力”,不如把奖颁给——中国包工头。真要比实至名归,毕竟他们才是真正能控制造价、赶工期、哄甲方的“建筑界隐形大佬”,他们用白菜价实现全球最快工期,比参数化设计更魔幻现实主义。
(DeepSeek截图)
02
DeepSeek预测:8位候选人,2025年普利兹克奖花落谁家?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让DeepSeek来好好预测一下2025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
DeepSeek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了预测:
1.地域与国籍平衡性:普利兹克奖近年来注重地域多样性,因此2025年可能倾向于南美、东南亚或中东地区。
2.设计理念与社会责任:近年获奖者均强调建筑的社会价值与环境责任。
3.技术创新与美学突破:普利兹克奖历史上曾表彰扎哈·哈迪德(参数化设计)、坂茂(纸构建筑)等技术革新者,2025年可能还会有这个倾向。
4.女性建筑师的崛起:近年来女性获奖比例上升,2025年可能延续此趋势。
5.评委偏好与时代议题:根据普利兹克奖评委构成(多由建筑师、学者和评论家组成),其偏好常与时代议题相关,近年来尤其关注气候危机、城市化挑战等议题。
1979年—2018年普利兹克奖最佳建筑模块演示(图源:Dezeen)
综合以上因素,DeepSeek选出了8位2025年普利兹克奖的热门候选人:
塔蒂亚娜·毕尔巴鄂、安娜·赫林格、武重义、斯蒂法诺·博埃里、比亚克·英格尔斯、藤本壮介、拉胡尔·梅赫罗特拉、塞西莉亚·普约尔。
(DeepSeek截图)
第1位候选人:
塔蒂亚娜·毕尔巴鄂(Tatiana Bilbao)(墨西哥)
塔蒂亚娜·毕尔巴鄂(图源:Archdaily)
墨西哥建筑师塔蒂亚娜·毕尔巴鄂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设计住宅,希望能发展出有创新性的建造技术、节水系统与节能设施,并将经验从墨西哥推广到全世界。2004年,她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工作室,目的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社会价值、跨学科协作与人文关怀。
塔蒂亚娜·毕尔巴鄂作品:里昂社会住宅项目(图源:Dezeen,摄影:Jonathan Letoublon)
第2位候选人:
安娜·赫林格(Anna Heringer)(德国)
安娜·赫林格(图源:Dezeen)
安娜·赫林格出生于1977年,她专注于天然建筑材料的使用,在孟加拉国等,她鼓励当地建筑商和工匠利用他们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取得了巨大成效。
安娜·赫林格作品:孟加拉国社区建筑Anandaloy(图源:Archdaily)
第3位候选人:
武重义(越南)
武重义(图源:Dezeen)
越南建筑师武重义堪称世界上最“佛系”的建筑师,他除了做建筑相关的工作,还是一位禅修者,擅长设计采用传统材料建造的,既经济耐用又节能的绿色建筑,把越南随处可见的竹子用到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之中,也致力于为穷人研发低成本的房屋。他希望建造与自然和谐的建筑,不需要空调,仅采用简单、廉价的材料。
武重义作品:越南卡斯塔维岛度假村(图源:Archdaily)
第4位候选人:
斯蒂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意大利)
斯蒂法诺·博埃里(图源:www.stefanoboeriarchitetti.cn)
意大利建筑师斯蒂法诺·博埃里以“垂直森林”的理念闻名世界,也是城市生态修复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在保持城市现有规模和体量不变的情况下,在都市内再造森林,以重现强大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对应对全球严峻的气候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垂直森林”,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景观。
斯蒂法诺·博埃里作品:米兰垂直森林(图源:www.stefanoboeriarchitetti.cn)
第5位候选人:
比亚克·英格尔斯(Bjarke Ingels)(丹麦)
比亚克·英格尔斯(图源:https://big.dk/)
比亚克·英格尔斯于2006年创立的Bjarke Ingels Group (BIG)团队,为近几年的建筑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力量,他本人也凭借大胆前卫,打破常规的设计迅速成为全球网红。2016年便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自成为建筑师的那一刻起,他的奇思妙想就从未间断,他的设计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梦想,并秉持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把一个又一个的乌托邦变成了现实。
比亚克·英格尔斯的BIG建筑事务所对未来海上城市的构想图(图源:Archdaily)
第6位候选人:
藤本壮介(日本)
藤本壮介(图源:Archdaily)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受到森林、洞穴等自然和有机建筑的启发,藤本壮介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他希望在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
藤本壮介作品:法国白色树塔住宅(图源:Archdaily)
第7位候选人:
拉胡尔·梅赫罗特拉(Rahul Mehrotra)(印度)
拉胡尔·梅赫罗特拉(图源:Archdaily)
印度建筑师拉胡尔·梅赫罗特拉专注于公共设施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他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教授。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深刻理解,还展现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他的城市规划作品注重可持续性、社会公平和文化传承,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拉胡尔·梅赫罗特拉作品:Three Court House(图源:Archdaily)
第8位候选人:
塞西莉亚·普约尔(Cecilia Puga)(智利)
塞西莉亚·普约尔(图源:Dezeen)
塞西莉亚·普约尔自2017年起担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客座教授,主持建筑设计课程。她的作品和教学体现了智利建筑师在全球建筑语境中的独特视角——既植根于本土文化遗产,又融入国际先锋教育体系,成为拉美建筑界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塞西莉亚·普约尔作品:圣地亚哥佩雷拉宫改造(图源:Dezeen)
03
DeepSeek预测:哪位中国建筑师最有可能获得普利兹克奖?
近些年,中国建筑师群体在世界上持续发声,影响力在不断扩大,DeepSeek表示,如果2025年普利兹克奖颁给中国建筑师,那么最有可能获奖的是:马岩松、张轲、徐甜甜三位建筑师。
(DeepSeek截图)
最热门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
马岩松(图源:百度百科)
马岩松创立的MAD事务所是全球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建筑事务所之一,其项目遍布全球,包括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衢州体育公园,还有即将建成的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等。
马岩松以大胆、前卫的设计语言和“山水城市”理念闻名,他的职业生涯也充满了争议与质疑。
马岩松作品:梦露大厦(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有人认为,马岩松的设计更像是一场明星化的“美学狂欢”,但这种表面化的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与社会的问题,他只有从“明星建筑师”转为“价值建筑师”,才能真正回应时代的核心命题。
马岩松即将落成的作品: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效果图(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有可能杀出来的黑马:张轲
张轲(图源:标准营造)
张轲曾获得2016年阿尔瓦·阿尔托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他擅长将中国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设计结合,强调社会责任和地域文化高度契合,代表作如北京“微杂院”改造、西藏娘欧码头等。
张轲作品:西藏娘欧码头(图源:Archhdaily)
中国建筑师的潜力股:徐甜甜
徐甜甜(图源:DnA建筑事务所)
2014年起,徐甜甜带领DnA建筑事务所深入浙江松阳的乡村,提出“建筑针灸”——一种通过公共建筑以点带面,探索乡村建设的整体发展策略,一系列针对不同村庄特点的小体量公共建筑,提升了乡村的人文与经济活力。其作品以低造价和高社区参与度著称,契合普利兹克奖近年来对建筑师社会责任感的关注。
徐甜甜在松阳的部分“建筑针灸”小型项目(图源:DnA建筑事务所)
不知道DeepSeek的预测和分析,是不是比人类更厉害呢?我们拭目以待!
在你的心目中,2025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又会是谁呢?
参考资料
普利兹克奖官网https://www.pritzkerprize.com/cn
部分内容参考DeepSeek生成本文
好书推荐
《贝聿铭建筑探索》
贝聿铭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大气庄重、谦虚沉稳,又不乏灵动巧思,在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中融入了东方式的意境与诗韵。本书凝结了多位专家对贝聿铭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了海内外有关贝聿铭的相关出版物资料,并加以梳理分析和评论,是一本学习、研究贝聿铭的大成之作。
《扎哈·哈迪德全集》
记录建筑女爵经典作品
一手资料无保留呈现
多语种全球同步面世
《安藤忠雄 与光影同在》
《安藤忠雄 与光影同在》一书,精选了安藤忠雄的11个经典住宅项目,包括小筱宅、六甲集合住宅、高松住宅、曼哈顿顶层公寓、墨西哥海岸艺术家寓所、好莱坞山艺术住宅等。除了安藤忠雄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还能惊喜地“尝鲜”他新近的住宅项目。
《漫画生态建筑》
书中介绍了生态系统整合、绿色基础设施、生物气候设计等设计理论,提出了生态设计的主张,解答了生态建筑应该怎么做,即通过设计让建筑环境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体系。要做到物理与生物整合、系统与生物整合——对水资源、生态、工程、社会进行统一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