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仅仅一百五十年,江阴靖江长江江面居然缩窄了80%

本篇文章内容是从网上获取的,如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出入或涉及到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取得联系并要求我们删除。我们会尊重您的权益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请注意及时告知我们任何潜在的问题或疑虑。

在靖江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翻阅了光绪年间的县志,发现了一张珍贵的地图。这张地图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150年前。那时候,我们目睹了江阴长江段,其形态宛如一对大喇叭。特别是西边的石庄桃花港与靖江之间的区域,宽广至极,据说绵延了长达三十八里,即大约二十公里。在那个时代,无论天气如何,江面都仿佛大海般无边无际,浩渺宽广。在晴朗的日子里,这种宽广更是让人感到震撼,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边际。

一百五十年后,靖江江面宽度的变化惊人。曾经的广阔江面现在显著变窄,最宽处竟缩小了八成之多。自石庄往东行进,江面逐步收紧,至利港与靖江四墩子地段,江面宽度已缩减至约十公里左右。在晴朗的日子里,远望对岸只能隐约可见。到了江阴申港地区,江面宽度仅剩七公里。再往江阴黄田港前行,与对岸八圩江相隔的水域缩短至不到四公里五左右。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黄山与靖江之间江段的宽度,清代光绪年间宽度更是仅仅三公里多点。江面的宽度如此巨大的变化让人感到无比惊讶。

在这个时期,你可能会好奇,在清代,一里的长度对应着多少公里呢?在清光绪年间,官方规定了新的度量标准,规定五尺走一步,两步合成一丈。接着,180丈构成了一里。按照现代的标准,一尺约等于0.32米,这样算下来,一里的长度就是576米,换算成公里就是约0.576公里。

再向东走,长江在江阴黄山以东五公里的地方渐渐扩大成了一个喇叭状的河口。在这块区域,长山石牌港和靖江之间的江面非常宽广,宽达二十里,换算成公里大约是十一公里左右。再继续前行,你会来到江阴大阴沙段山,这里的江面变得极为宽阔,就像一片无边的大海,其宽度达到了四十里,即二十一公里。古时,沿江而居的江阴农民把这片广阔的江面当作海洋来看待,视界辽阔无比。此地的水势汹涌澎湃,有涨潮退潮的潮汐现象。与此同时,这里还盛产各种珍馐美味,如刀鱼和河豚等。这片水域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不过在仅仅一百五十年的光阴里,长江在江阴靖江段的宽度出现了明显的缩小,特别是最宽的地方缩减了八成的宽度。目前,江阴黄山和靖江之间的江面,仅有约两公里半宽,但清代光绪年间这里却曾拥有六公里宽的江面。这样的巨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昔日浩渺的扬子江,如今在江阴黄山段却变得如此狭窄呢?

答案可能隐藏在上游的四川和重庆地区。在明朝末期,张献忠发起了叛乱,成功占领了四川并自封为皇帝。张献忠并非善类,他以选拔秀才为名,实则围困并杀害了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他多次对四川人民进行屠杀,甚至将他们的尸体作为战争时期的军粮。后来,当清军入侵四川时,四川的人口几乎被屠杀殆尽。据清朝的历史记载,仅剩下不到八万人幸存下来。

在清朝政府稳固了统治之后,他们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从两湖地区调集人口来填补四川的空缺。于是,大批人口从邻近的省份迁移至四川。与此同时,中国还引进了如土豆和红薯等高产量农作物,这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光绪年间,四川地区的人口数量竟然激增至数千万。这种人口剧增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导致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每当雨季来临,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到了清代中期,长江的泥沙含量显著上升,这导致长江下游的沙洲逐渐隆起。这一系列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光时代后,靖江旁的江中新出现多个小岛,大家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一墩岛、二墩岛、三墩岛和四墩岛。不久后,这些小岛与靖江北岸连成一体,长江的宽度也变窄了。从民国时期开始,一直到解放初期,四墩子在靖江还设立了轮船码头,轮船从上海江阴过来时都会在这里停靠。这些小岛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五十年代,我爷爷选择回到位于江阴的老家,享受退休生活。他来自上海,经常带着垂钓的装备,从江阴的黄田港出发,搭乘船只前往靖江的四墩子。到达后,他会前往附近的河流,享受垂钓的乐趣。晚上,他选择在四墩子的老街住宿。第二天,他会在那里继续他的垂钓活动。

清晨时分,他再次启程,继续享受垂钓的乐趣。经过半日的努力,他满载着丰富的渔获乘船返回了江阴黄田港。回想起那时,江阴的四墩子还是一个热闹的渔村,人们的生活与江水紧密相连,江面的辽阔为他们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四墩子镇逐渐远离了长江的边缘。现在,要想看到长江的踪迹,需要再往南行进五六公里的路程。与此同时,江阴利港与靖江四墩子之间的江面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九公里宽缩小到了现在的三公里。过去遥不可及的江面如今近在咫尺,甚至可以听到远处的鸡鸣狗叫声,这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背后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这个巨大变革的起因。同时,中国国内正在经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其中就包括四川重庆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在明朝末期,四川地区曾遭遇张献忠的残酷统治,导致人口大幅减少。但随后,清政府稳固了统治,采取了积极措施,引入人口填补了这一空缺。这一过程不仅带来了人口的增长,也导致了上游森林的减少、土地过度开垦以及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变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对现今的四川重庆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变化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在岁月流转中,长江里的泥沙数量逐渐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泥沙开始大量淤积。这一变化引起了下游的江阴靖江区域沙洲的显著崛起,产生了独特的地理风貌。新的沙洲逐一显现,它们被亲切地命名为一墩子、二墩子、三墩子和四墩子。由于这些沙洲的形成,江面也逐渐变窄,从而使得四墩子成为了船只停泊的热门地点。这样的地理变迁,让这片水域有了新的面貌和特色。

在五十年代中期,江阴四墩子这个地方还是个人们捕鱼为主的重要渔港,那儿的生活方式和以往没有多大改变。关于我的爷爷,他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投身于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