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著名导演郑晓龙在谈及影视剧创作时的核心观点。这句话不仅是对影视作品长度的一种思考,更是对内容质量的严格要求。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郑晓龙再次强调了这一理念,并对当前微短剧市场提出了一些批评。
从《甄嬛传》到《功勋》,郑晓龙的创作哲学
郑晓龙是中国内地电视剧产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参与制作的多部作品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纽约》等,都成为了经典。尤其是《甄嬛传》,不仅捧红了许多演员,还催生了一群深入研究剧中细节的“嬛学家”。这部剧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精美的制作和出色的表演,更在于它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郑晓龙认为,好的艺术作品是有时间生命力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微短剧的兴起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崛起,微短剧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形式的作品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观众。然而,郑晓龙指出,一些微短剧为了追求流量,往往忽视了内容的质量,出现了低俗媚俗、暴力血腥、色情擦边等问题。这些作品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播放量,但长远来看,它们对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不容忽视。
郑晓龙认为,微短剧的问题在于其结构和内容的变化。传统的短剧仍然遵循讲故事的方式,而微短剧则更多地迎合观众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一个完整故事的需求。这种变化使得微短剧在表达复杂的人物内心和人性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郑晓龙呼吁创作者们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认真创作,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都要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
未来的方向与期望
对于未来,郑晓龙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有着众多优秀的创作者,只要大家坚持高质量的内容创作,一定能够产生更多像《甄嬛传》这样的优秀作品。他特别强调,文艺作品应该关注人的生活和复杂的人性,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漂亮。只有这样,作品才能真正触动人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郑晓龙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共鸣。在当前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影视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创作者们不忘初心,坚持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郑晓龙所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不仅是对影视作品长度的要求,更是对内容质量的严格把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