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上海的一位市民因观看了电影《哪吒2》后,产生了购买所谓"土拨鼠"的冲动。然而,网购到手的竟是一只状态不佳的喜马拉雅旱獭,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据该市民透露,收到的动物眼皮和鼻子均有所损伤,并且未附带任何检验检疫证明。这一情况让不少网友感到震惊,不乏担心该动物可能带有病菌的声音涌现,甚至有网友纷纷拨打12345、110等热线寻求帮助。
在事件曝光后,购买者于2月24日发出道歉声明,表示已将这只旱獭退回商家,并删除了之前发布的内容。而相关网店也迅速关闭,删除了所有商品信息。东方网·纵相新闻获悉,商家已安排物流取回这只旱獭,而当事人则表示,由于快递公司不便透露信息,因此没有提供运输单号。这一系列的举动令公众对此事件愈发好奇。
进一步深入调查后,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官员评论称,市民网购实际为喜马拉雅旱獭,而非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不在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监管的范围内。纵相新闻进一步确认,2021年和2023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均未包含"旱獭"这一物种。
但这一事件的涉及不仅仅是消费者购买宠物的问题。根据国家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须在出售或运输时附带检疫证明。倘若没有检疫证明,则应依法收缴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相应的监督职责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督局的职能划分,主要由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郊区则由农业农村委员会承担。
这次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许多人开始关注网购活动的合规性与安全性。记者在某知名网购平台上发现,不少商家利用"土拨鼠"这一流行的关键词进行宠物销售,虽然大多数卖家标称动物健康,但缺乏合规的检疫证明,令人堪忧。
有养殖商表示,市场上目前出售的"土拨鼠"主要为国产旱獭,其价格通常低于1000元的动物往往健康状况堪忧,而进口品种如黑尾土拨鼠价格更高,约在2000元左右。但无论价格如何,缺乏合规监管使得消费者面临较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旱獭本质上属于啮齿类动物,且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这一信息令不少人警觉,国家应急广播也曾发文提醒,野生土拨鼠可能携带致命鼠疫,因此在旅游期间切勿随意接触。根据历史数据,所有与旱獭有关的鼠疫传播案例均表明,接触此类动物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在法律层面,出售或运输动物未附带检疫证明的行为将面临最高可达动物价值一倍的罚款。同时,电商平台亦需对其上线商品的合规性承担一定责任。相应的,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网购时应更加谨慎,确保宠物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这一事件再次让我们思考,在可爱宠物背后,隐藏着安全隐患与法律责任。未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销售活体动物的监管,确保公共安全与动物福利,同时,消费者在追求个性化选择时,也应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谨防"萌宠"背后的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