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儿子张闾琳回到了沈阳,这是他的故乡,但事实上,他对这里的记忆早已经模糊不清,离开沈阳的时候,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现在,他已经64岁了,因为从小在国外生活,他连汉语都不会说。
白发苍苍的他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心中百感交集,时过境迁,很多东西早已经回不来了。
身世浮沉
张闾琳1930年11月出生在天津,当时他的身份十分尴尬,他是母亲赵四小姐与少帅张学良唯一的孩子,问题是,他的母亲却不是张学良明媒正娶的妻子,于凤至才是正经的张家太太。
而且,于凤至和张学良也早就已经生儿育女了,相比之下,张闾琳的出生可以说是令人喜忧参半,如果得不到承认的话,这个孩子一辈子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活着。
但或许赵四小姐也没想到,孩子出生之后,于凤至竟然在大雪天里提着营养品来探望她们母子,于凤至看到襁褓之中的张闾琳便十分心疼,同为母亲,于凤至实在不忍心让一个小婴儿流落在外,而且于凤至也十分清楚,丈夫的心早就不在自己这里。
于凤至
于凤至深爱着张学良,同时又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女性,因此希望以丈夫的利益为先,于是,于凤至主动提出想要把他们母子俩接到沈阳去,然后在大帅府的旁边修个房子,让赵四小姐和张闾琳住进去。
听到这个提议,赵四小姐感动得眼圈都红了,于凤至的大度让她的内心反而感到愧疚,就这样,在于凤至的安排下,不久赵四小姐就带着孩子来到了沈阳,和张学良团聚了。
张闾琳在大帅府的别院度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是,外面的局势却是一天乱过一天,他的父亲也逐渐被卷入了政治漩涡,无法脱身。
赵四小姐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遭到了蒋介石的软禁,而那个时候张闾琳只有六岁,他并不清楚父亲发生了什么,只觉得不管是自己母亲,还是一向疼爱他的于凤之都变得心绪不宁。
为了照顾张学良,于凤至和赵四小姐交替着赶到张学良的身边,每个人照顾张学良一段日子,但是后来于凤至考虑到赵四小姐的孩子小,所以劝说赵四小姐带着孩子到上海去,安安稳稳的生活,张学良这边有自己来照料。
骨肉分离
年幼的张闾琳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见不到父亲,为什么母亲每次回来又是这样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他也曾追问母亲,可母亲听到孩子的问题,也只能默默流泪。
另一边,于凤至一直细心地照顾着张学良,可是于凤至自己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到最后,她身上竟然都长出了烂疮,她病得实在太重了,于是张学良希望于凤至到美国去治病,让赵四小姐来照顾自己。
那一年是1940年,张闾琳十岁,他依然是一个离不开母亲的孩子,可是在丈夫和孩子之间,赵四小姐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她最终还是决定去陪伴丈夫。
相比于儿子的处境,其实张学良的状况可要糟糕得多了,赵四小姐实在不忍心把丈夫一个人撇下,于是就只能忍受母子分离。
张闾琳被母亲托付给美国的伊雅格夫妇,随后他的母亲赵四小姐便去陪伴父亲,一起度过漫长的软禁生涯。
可是,这一别便是十五年的分离。张闾琳跟母亲分别之后,就被自己的养父伊雅格带到了美国生活。
赵四小姐和张学良失去自由,连寄信都很困难,双方竟然渐渐失去了联系,尤其是1952年后,赵四小姐再也没有接到过伊雅格的书信。
其实1952年,伊雅格那边出了意外,他们一家人居住的房子发生了火灾,万般无奈之下,全家人只能搬到了洛杉矶。然而到了洛杉矶之后,伊雅格几次给赵四小姐寄信,却石沉大海,因为此刻赵四小姐和张学良也早就被换了地方关押。
阴差阳错,导致骨肉分离,这成了赵四小姐一辈子的遗憾。
重回故土
直到1955年,赵四小姐才想办法拜托自己的朋友董显光前往美国寻找自己失散的儿子。
结果,董显光夫妇在美国打听了半天,才知道长大后的张闾琳住在洛杉矶,而且他自己几乎不清楚自己的身世。
因为当时蒋介石的特务无孔不入,伊雅格生怕这个孩子无辜受害,所以不敢提起这孩子的身世,只说是自己从中国收养的,连名字也给张闾琳改成了英文名“迈克尔”。
如今,幸亏是找到了人,多年来,张闾琳对父母不是不埋怨,一直没有父母在身边,他内心十分孤独,加上他始终漂泊在外,所以对父母的情况不甚清楚,直到董显光夫妇找来,他才明白前因后果。
又过了好几年,张闾琳才得到允许,回到台湾探视自己的父母,当时张学良依然没有得到自由,看着日渐沧桑的父母,想到自己一家人的苦难,张闾琳痛哭失声。
1990年,张学良被台湾当局允许离开台湾,结束漫长的软禁生涯,但这并不意味着张学良得到了解放,至少他不被允许回到大陆,更别说回到他的故乡了,可是这世上又有哪个人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呢?
万般无奈之下,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只能想到一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让他们的儿子张闾琳代替他们回到故乡去看一看那些故乡的草木,让张学良全了这一份思乡之情。要知道,张学良的四个儿子,已经有三个离世,也只有张闾琳能完成父亲的心愿了。
1994年,带着父亲的嘱托,张闾琳回到了沈阳。
坐在飞机上,64岁的张闾琳紧张的双手发颤,因为不会汉语,让不得不拜托飞机上的游客照顾自己,下了飞机之后,他仍然难以置信,过往的一切在他眼前一幕幕的浮现,仿佛是一场旧梦。
沈阳早已经不是昔日的沈阳,少帅张学良也成了遥远的符号,但是这里的人们至少还欢迎游子归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