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存储技术领域,三星电子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突破:与中国长江存储合作,成功研发出堆叠层数高达400层的第十代V-NAND闪存。这一闪存的创新不仅标志着存储技术的一次飞跃,更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长久以来,传统的闪存制造大多数依赖于在同一晶圆上同时生产控制电路和存储阵列的方式,这种方法在面对日益增长的存储密度需求时逐渐显露出局限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江存储的Xtacking晶栈架构——这一技术采用了独特的双晶圆键合设计,分别在两块晶圆上制造控制电路和存储阵列,然后将其进行键合。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生产的复杂度和成本,还为闪存技术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三星的这项新技术使其V-NAND闪存具备了诸多竞争优势。根据当前的技术规格,这款闪存采用TLC(Triple-Level Cell)技术,单Die容量高达1Tb(128GB),在存储密度上达到每平方毫米28Gb,虽然这一数字相较于三星自家1Tb QLC(Quad-Level Cell)颗粒仍有一段距离,但在层数创新上,超越了行业内其他竞争者。
速率方面,这款第十代V-NAND闪存的接口传输速度达到了5600MT/s(相当于700MB/s),这种速度表现使得它在使用中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借助其出色的性能,仅需10颗芯片就可以利用PCIe 4.0 x4接口的带宽,20颗芯片则能够满足PCIe 5.0 x4的要求,甚至32颗芯片还能够轻松应对PCIe 6.0 x4的高带宽需求。这一技术成熟的设计使得一些存储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现了高达2TB的单颗芯片容量,双面M.2 SSD的存储容量甚至能够达到16TB,展现出该产品的巨大潜力与市场需求。
在更广泛的行业背景下,闪存市场近年发展迅速,借助于AI技术的力量,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及云存储等设备的性能普遍得到了极大提升。许多产品在日常使用中,不再限于简单的数据存储,而是向高效能处理和快节奏的工作流转型。随着5G和云计算的普及,对闪存性能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三星的这一技术无疑将助力这股变革。
展望未来,三星已经设定了更高的目标,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超过1000层的闪存堆叠。尽管这一目标听起来宏伟,但伴随着半导体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存储技术很有可能实现这种设想,为家庭与企业存储解决方案带来全新的体验。
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三星首次引入此专利的举措,不仅是技术上的合作,也是中韩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相互借鉴与学习的例证。随着全球对存储需求的日益增加,这种合作无疑将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在此背景下,技术从业者、新创企业甚至普通消费者,都应关注这一新技术的落地与应用,积极探索其在各行各业的潜在影响。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jdaidz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