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书讯152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17种

哲学·心理学

现象学的心灵

(第三版)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美]肖恩·加拉格尔 [丹麦]丹·扎哈维 著

罗志达 译

ISBN:978-7-100-23443-6

一门结合现象学、分析哲学、认知科学的心灵哲学是否可能?

内容简介:

  • 现象学和分析哲学是否水火不容?

  • 认知科学要完全拒斥现象学吗?

  • 现象学能否对认知科学有所贡献,以及从中获得灵感?

  • 人能否被还原为“缸中之脑”?

  • 面对AI、大数据、算法,我们如何为“人的存在”辩护?

  • 我们的性别、身体、民族等观念是如何被塑造的?

  • 自然化的现象学,在何种意义上不可能,在何种意义上可能?

  • 一门结合现象学、分析哲学、认知科学的心灵哲学是否可能?

……

当代哲学家扎哈维加拉格尔联手合作,借助并结合经典现象学认知科学一百多年来的资源,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 本书英文版自2007以来,已经出版3版,被翻译为9种文字出版。

  • 英文第一、二版豆瓣评分8.8和8.6分。

  • 本书第一版曾获201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Choice》年度优秀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肖恩·加拉格尔( Shaun Gallagher)是一位当代哲学家,以其在具身认知、 社会认知、能动性和精神病理学哲学方面的工作而闻名。自2011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孟菲斯大学的 Lillian and Morrie Moss 杰出哲学教授,同时在英国的赫特福德郡(Hert ford-shire)大学担任教职,而且也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荣誉哲学教授,曾获得洪堡基金会授予的 Anneliese Maier 研究奖(2012-2018 年)。

扎哈维(Dan Zahavi)是享誉英美和欧洲的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终身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是当下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现象学家。主要著作包括《现象学的心灵》《自身觉知与他异性》《自我与他人》《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遗产》《胡塞尔现象学》《主体性与自身性》《胡塞尔与超越论交互主体间性》等。

译者简介:

罗志达,博士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师从扎哈维),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欧陆哲学,侧重于胡塞尔现象学与现象学传统内部的争论,以及与当代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的交叉研究。在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henomenology, Husserl Studies, 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以及《哲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2022)、译著《现象学的心灵》。

心理学原理

(全两卷)

(威廉·詹姆士哲学文集 第2卷)

[美]威廉·詹姆士 著

田平 译

ISBN:978-7-100-24739-9

哲学和心理学的经典

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流”理论

内容简介:

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是一部心理学和哲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28章,细致和深入地探讨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的主题包括大脑的功能、习惯、意识、感觉、知觉、想象、注意、联想、记忆、思维、意志等等。第九章提出的著名的“意识流”理论,贯穿在全书的讨论之中。这部著作总结了实验心理学在当时已经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开创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新方向,并大致确定了此后百余年心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范畴。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对其后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也译为詹姆斯),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之一。代表作有《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宗教经验种种》《多元的宇宙》等。

译者简介:

田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哲学博士,从事心灵哲学方面的研究。

宗教经验种种

人性的研究

(威廉·詹姆士哲学文集 第3卷)

[美]威廉·詹姆士著

尚新建 译

ISBN:978-7-100-24455-8

在经验的意义上尝试宗教经验现象学的第一部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詹姆士在吉福德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品,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用常识和心理科学的事实讨论各种宗教经验,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了探讨。作者将宗教生活与人性联系起来,从宗教的层面发掘人性的秘密。书中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威廉·詹姆士因本书被称为“在经验的意义上尝试宗教经验现象学的第一人”。

译者简介:

尚新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

真理的意义

《实用主义》续篇

(威廉·詹姆士哲学文集 第4卷)

[美]威廉·詹姆士著

黄启祥 译

ISBN:978-7-100-24716-0

了解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真理的意义》是威廉·詹姆士于1909年出版的一部哲学论文集。它是《实用主义》的续篇,也是一部实用主义的经典著作。其中六篇文章是直接针对伯特兰·罗素和其他人对实用主义的批评而撰写的,以回应那些关于他是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者、怀疑主义者或不可知论者的指责。詹姆士在这部著作中申明了他在认识论上的实在论立场,为实用主义的真理观进行澄清和辩护,同时也是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一个拓展。与此同时,詹姆士在这部著作中通过批评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先验传统,并借助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念,为他的彻底经验主义学说扫清了道路。

译者简介:

黄启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代哲学、美国哲学(威廉·詹姆士)和中西哲学比较,著有《思想流学说与詹姆斯哲学》。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

(修订版)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段德智 著

ISBN:978-7-100-24680-4

全面系统研究莱布尼茨哲学的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尽可能多地依据文本,尽可能多地结合其语境,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作出较为全面、较为系统、较为深入的阐释。全书分6章。其中第1章旨在将作为哲学家的莱布尼茨的一生刻画成其酝酿、阐扬、完善和进一步深化其哲学体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种历时性考察。第2—5章,则可以看作是对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种逻辑的或共时性的考察。其中,第2章着重阐述了莱布尼茨哲学思想所依据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矛盾原则,充足理由原则和完满性原则。接下来的三章依次考察了莱布尼茨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构件,亦即它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学。最后,在第6章,从德国古典哲学、意志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直觉主义美学、现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等六个层面对莱布尼茨哲学对后世的深广影响作出较为简洁的说明。

作者简介:

段德智,武汉大学首批二级教授与武汉大学首批驻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唯理论与经验论、中世纪哲学、死亡哲学、生存哲学与宗教学原理研究,尤其致力于托马斯·阿奎那和莱布尼茨哲学的翻译和研究。主要著作有:《死亡哲学》《宗教学》《主体生成论》《中世纪哲学研究》等。主要译著有:《神学大全》(第一集五卷)、《反异教大全》(五册)、《莱布尼茨文集》(第1、2、3、6、7、8卷),《论物体》等。

羞怯心的演化 性周期现象 自体性欲

(霭理士《性心理学研究》第一卷)

[英]霭理士 著

吴杨义 邱娟 译

ISBN:978-7-100-23445-7

“性乃生命之源,若不知道如何理解性,我们永远也学不会敬畏生命。”

内容简介:

霭理士在性心理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或许不亚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领域的成就。他被公认为性心理学的建立者。他前后用了三十年的光阴,编纂出版了闻名世界的七卷本《性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羞怯心的演化 性周期现象 自体性欲》是《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卷,于1897年首次出版。本书基于大量的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材料,对所涉主题进行了详尽、客观的论述。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霭理士(Havelock Ellis,1859—1939)是闻名世界的英国心理学家,性心理学研究的权威和宗师,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对人类两性关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先驱者。费孝通称其为“十九世纪末年二十世纪早年英国文坛上的一颗明星”。他曾被誉为“最文明的英国人”。霭理士不仅在英国文坛享有盛名,同时也是受过严格医学训练的科学家。他为英国的科普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尤以流畅多彩的文笔传播严格的科学知识,为性心理学研究和性教育奠定了科学基础。

译者简介:

吴杨义,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

邱娟,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

性欲反向

(霭理士《性心理学研究》第二卷)

[英]霭理士 著

吴杨义 邱娟 译

ISBN:978-7-100-23446-0

“本书每一个案例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精神病人也不是囚犯,是有着自由生活的人,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内容简介:

《性欲反向》是霭理士《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卷,1896年先以德文出版,1897年英文版首次出版。此书是第一部讨论性反向问题的英文医学和心理学著作。作为英语学界该问题的开篇之作,本书记录了大量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法医学等方面的资料,对所涉主题进行了详尽、客观的论述。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有很强的可读性。

历史·文化

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徐规 著

ISBN:978-7-100-24490-9

宋史大家徐规先生的代表作

人物年谱的典范之作

北宋初期政治文化史的研究力作

内容简介:

王禹偁是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诗文革新的旗手、不畏时忌的史家。在本书中,宋史大家徐规先生前后征引二百余种史料,详尽考述了王禹偁的生平、仕履和著作活动,特别考订了王禹偁几乎全部作品的写作年代,指明其出处,钩沉诸多散佚诗文,并加以客观的历史评价。

本书不是关于王禹偁个人的编年记录,而是将其事迹著作置于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历史中全面考察,进而深刻揭示了北宋初期绝对皇权及其基础科举制的扩大、官僚机构的膨胀、大量书籍的收藏、类书的出版、古文的复兴、铜钱的大量铸造等等。

本书是北宋初期政治文化史的研究力作,在学界长期享有盛誉,本次再版为最终校正本。

作者简介:

徐规(1920—2010),字仲矩,又字絜民,浙江平阳(今属苍南)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教育家。1943年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1946年4月获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史地系任教。1949年起先后在温州中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大学任教。1979年任杭州大学宋史研究室主任,1983年任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曾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岳飞研究会会长等。毕生致力于宋史研究,治学严谨,成果丰硕,于人物年谱、史事考评和文献整理研究贡献最著。代表作有《李焘年表》《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点校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主要论著结集为《仰素集》,另主编教材、论文集多种。

跨文化对话

(51)

乐黛云[法]李比雄 主编 

钱林森 董晓萍 执行主编

ISBN:978-7-100-24787-0

展望跨文化中国学的前景

内容简介:

《跨文化对话》是一部中法合办的集刊,为CSSCI来源集刊,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是跨文化对话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中法汉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跨文化对话》第51辑主要分三部分,特稿包括王邦维教授《古代中国与马来半岛的文化交流:义净法师对羯荼的访问》研究古代中国与马来半岛的文化交流,法国学者巴特雷米《对外法语区域的构建》关于对外法语的研究可作为对外汉语的借鉴;专稿对“跨文化中国学研究”丛书中6部专著进行介绍,本丛书由陈方正、程正民、陈越光、王一川、董晓萍、巴得胜等中外学者撰写,体现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现代进程相关过程中的复杂现象、理论与方法的多侧面。论稿所收论文则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论述中国与印度、越南、俄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文化交流。

主编简介:

乐黛云(1931-2024),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集刊主编。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涅槃与再生——在多元重构中复兴》《跨文化方法论初探》《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主编《中学西渐专题》8卷、《跨文化沟通个案丛书》14卷。

李比雄,法国,欧洲跨文化学院院士,学者。

文学

胡小石中国文学批评史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胡小石 著

张伯伟 徐亦然 编

ISBN:978-7-100-24494-7

独树一帜的文学批评史

洞见深微的诗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由胡小石先生早年开设“中国古代批评史”“修辞学史”等课程的讲义编成,其中第一部分以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中国文学批评史》为底本,是第一次整理发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讲稿”“中国修辞学史”“唐人七绝诗论”四个部分,体现出胡小石先生在古代文论、古代文学多方面的成就。

作者简介: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晚年别号子夏、沙公,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代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古文字学、书法史、文学史研究成就卓越。曾任教于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廖可斌 著

ISBN:978-7-100-24492-3

复原明代文学复古运动

建构明代文学思潮发展

内容简介:

明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受到复古运动的深刻影响。明末清初以降,质疑或否定复古运动的意见占据主流。而近四十年来,重新评估复古运动的声音得以上扬。本书对明代文学复古运动进行系统考察,立足于历史与逻辑,廓清其历史发展、思想内涵、群体关系、文学成就及功过影响。同时,作者针对诸多颇有争议的文学焦点问题加以解析,将明代文学思潮史的研究引向深入。本版增补相关论文五篇,意在呈现该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文学与文献、古代戏曲小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明代文学思潮史》、《压抑与躁动—明代文学论集》、《稀见明代戏曲丛刊》(主编)、《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目录》(第一作者)等著作十余种。

汉学

中国圣书():书经、诗经、孝经

(理雅各文集·第1卷)

[英]理雅各 译注

张西平 [美] 费乐仁 总主编

丁大刚 潘琳 主编

ISBN:978-7-100-24274-5

一位汉学家用哲学的眼光去审视中国儒家原典所蕴含的思想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内容简介:

《理雅各文集》第1卷辑录了由理雅各译注的《中国圣书(一)》,包括《书经》《诗经》《孝经》,并将序言、导论译成中文,辅以费乐仁(Lauren F.Pfister)所撰导读。

作为 19 世纪西方汉学的大师,理雅各通过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和诠释,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西文明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文化之桥”。

作者简介: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英国著名汉学家,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儒莲奖”首位获得者(1875),曾在香港工作生活三十年时间。英语世界一部完整翻译“四书”“五经”的学者,为西方汉学发展以及中国典籍西传做出重要贡献。

经济学

银行简史

(经济学名著译丛)

[美]理查德·希尔德雷思 著

蒋豪 董月程 译

ISBN:978-7-100-23454-2

一部蕴含健全货币思想的银行史

内容简介:

《银行简史》一书虽篇幅不大,却较为充分地展现了作者希尔德雷思的货币银行思想。希氏认为,政府无法提供价值稳定的货币,那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健全货币思想的先驱,他支持诚实货币和自由银行制度,反对银行拥有特权和中央银行。《大英百科全书》曾评价,希氏货币银行著作“有助于促进美国自由银行制度的发展”。其理论可谓古典自由主义在该领域的体现,同之后的奥派经济学货币理论不谋而合。本书论述简明清晰、举重若轻。重拾希氏此书,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货币银行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从而让金融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和作用,真正保障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作者简介:

理查德·希尔德雷思(1807—1865),美国早期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学院。曾先后做过律师、记者、作家,《波士顿环球报》联合创办人。主要著作有《美国史(1497—1821)》(六卷)、《银行简史》《银行、银行业与纸币》《道德理论》《政治学理论》《美国的专制主义:美国蓄奴制的性质、结果和法律基础探究》《日本的过去和现在》。史学界认为其美国史是极其准确的美国早期政治史,但具有偏联邦主义者和废奴倾向。其两本关于银行和货币的著作,支持建立和维护美国的自由银行制度。

富国富民论

宋代经济思想研究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叶坦 著

ISBN:978-7-100-24574-6

一本书了解宋代国富民强的国策和经济发展成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宋代经济思想的学术专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采用考据、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还借鉴系统论和结构主义的思想。本书从理论上提出了经济思想史应当研究生产力思想的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王朝中主张通过控制和干预经济、通过官府直接经营工商业来实现富国目的的做法,应该追溯到南宋时期。本书以王安石为重点,分析了宋人对生产与水利的思想见解:以苏轼为中心,阐述了宋代思想家关于人口与资源问题的认识和论点;从宋代《农书》中,整理、研究了以综合治理与合理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经济思想,以弥补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微观研究之不足;还从君主诏令等易被忽视的史料中总结了保护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经济思想。

作者简介:

叶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席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社科院首批长城学者。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主持完成中外课题20余项,出版独著《传统经济观大论争》《富国富民论》《大变法》《叶坦文集》《叶坦集》等、合著《文明的运势》、《宋辽夏金元文化史》、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wentieth Century East Asia 、《日本の經濟思想世界》等20余部、发表独撰论文约190篇。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主笔)、“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

比较税收制度

兼论我国现行税制的完善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杨斌 著

ISBN:978-7-100-24622-4

我国财税领域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税收公平效率为主线,以主体税种为重点,以比较研究为方法,建立分析框架,力图从各具特点的治税方式方法中,抽象出普遍性、概括出规律性,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改造利用。

作者简介:

杨斌,毕业于厦门大学,先后获得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硕士(1986)和博士(1989)学位。1991—1993年任副教授,1993年起任教授,199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我国专门从事财政税务和宏观经济问题研究的知名经济学者,全国重点学科(财政学)学术带头人之一。还兼任福建省政府顾问等职。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问题、财政税收理论、财税法的研究与制度设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世界银行和财政部、教育部、税务总局科研项目数十多项。

防范“灰犀牛”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理机制研究

郭玉清 著

ISBN:978-7-100-24619-4

一书读懂中国如何在高速增长期同时实现“高债务”与“稳增长”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个“中国之谜”的经验观察出发,回顾、比较、诠释、设计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国治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改革驱动型”有效市场和“市场增进型”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两者协调一致运行,激发出各地区竞相投身经济建设的磅礴伟力,实现了长达40余年的稳定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土地财政退潮,地方债务“灰犀牛”风险在流动性、结构性和外溢性层面凸显,但依然整体可控。沿着“短期指导债务重组—中期推进绩效导向—长期完善制度体系”的战略路径,中国有能力稳步推进债务治理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将“中国之谜”转化为“中国之道”,以“中国之道”引领“中国之治”,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财政基础。

作者简介:

郭玉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财政计量分析、政府债务治理。现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南开经济研究》编辑。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项目。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等文献资料转载。代表性成果两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两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法学

古典罗马法

(上下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德]弗里茨·舒尔茨

柯伟才 张晓博 译

ISBN:978-7-100-24625-5

德国最经典的罗马法教科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古典罗马私法为内容,分为诉讼法、人法和家庭法、死因继承法、财产法和债法五个部分,每个部分详细论述各个概念和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罗马私法制度和社会、政治方面的联系,这也是其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虽然写作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基本的理论并没有过时。现在的罗马私法教科书大多注重教义学方面的讲述,看起来像是在写作现代民法的内容。本书更注重历史方面,将读者置身于罗马的历史环境之中,让读者亲身感受古典罗马法学家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弗里茨·舒尔茨(1879.06.16-1957,11,12),德国法学家,历史学家,罗马法权威学者。与卡泽尔、维亚克尔和昆克尔齐名,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罗马法学者之一。原为柏林大学教授,二战期间,因政治立场和犹太人出身被迫移民英国。其罗马法三部曲——《古典罗马法》、《罗马法原则》和《罗马法学史》——影响几代学人,至今仍有重要价值。其中,《古典罗马法》是最优秀的罗马法教科书,《罗马法原则》是继耶林的《罗马法精神》之后,在这一主题上唯一的杰作,《罗马法学史》至今仍没有可替代的作品。

译者简介:

柯伟才,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

张晓博,北京兰普瑞那律师事务所律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