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古称榆关,隋代开皇年间筑城。五代之后,逐渐成为华夏政权东北方向的边防重地,明代属于边防重镇——蓟州镇,长期驻扎重兵数万,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之后,成为明代防御女真的边防核心关隘。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满清的八旗军在山海关展开大战,这场战役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三百年的命运。
大战起因
1644年,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混乱的一年。这一年一直被明朝军队追着打的李自成终于完成了从逃跑到进攻到最终逆袭的过程,带着他的几十万流民大军,在三月的时候攻破了北京,登上了武英殿上的皇帝宝座。当然,因为明朝军队最后的家底,明军九边重镇抽调精锐组成的13万大军已经在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已经输的一干二净,唯一剩了大约两万多的残军还在山海关一线守着,所以,李自成先生攻下北京也没花多大力气。
在攻下北京之后,虽然不知道李自成怎么想的,但是他手下的将军们肯定是以为天下太平了,以后不用打仗了,所以以李自成的权将军刘宗敏为首,大顺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抢钱、抢粮、抢美女运动(当然只是打土豪,那年头老百姓也没啥抢的)。
在这个过程中,刘宗敏砍了明朝将军吴三桂的老爹吴襄,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这还得了。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决定投降大顺,正率领部下准备去北京参加李自成的登基大典,半路遇到了拼死逃出来的家丁,在听说了这个惨绝人寰的消息之后,顿时冲冠一怒为红颜,返回了自己的驻地——山海关。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关键人物,大顺,大清双方都想把吴三桂拉拢过去,但是大顺这方拉拢失败,既谈不拢,那就只有打了。
清朝方面,此时刚刚完成了皇位的交替。1643年,正值壮年的大清皇帝皇太极突然驾崩,而且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下,这可就难办了。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老皇帝死后,皇子们“停尸不顾,束甲相争”的事情屡见不鲜,清朝也不例外。更何况此时有能力争皇位的两个人——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十四弟,也就是豪格的叔叔睿亲王多尔衮都是手握重兵。豪格本人掌管满清八旗中的正蓝旗,同时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为了自身的利益,坚定地支持豪格。豪格争夺皇位名正言顺,且拥兵数万。
睿亲王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子,正白旗旗主,有传言努尔哈赤临死的时候要传大位于多尔衮,只不过当时多尔衮年幼,皇太极联合当时的三大贝勒夺取了皇位。这件事如果是真事的话,那么多尔衮和他那个八哥皇太极这梁子结的可就大了,因为皇太极不仅夺了他的皇位,还搞死了他的亲妈——大妃阿巴亥。
如此说来,多尔衮争皇位是理所应当,而且他的帮手也不少,他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相当能打;亲弟弟——豫亲王多铎,也是相当能打而且是镶白旗旗主,不仅如此,镶红旗跟两白旗的关系也是很好。如此一来,多尔衮兵强马壮,虎视眈眈。
据说当时双方的关系已经势成水火,马上就要抄家伙开打了,本来平时就互相看不顺眼,这下可算是有机会打一架了,可是底下人不怕,上面的人怕啊。
最怕的要属礼亲王代善,这哥们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皇太极的二哥,这时候已经60岁了,可不愿意看见那叔侄二人动手,整个大清国就这么十几万军队,他俩人手里有一半多,这要是打一仗,这不是败家么,还进个屁的中原啊。
经过三方势力各怀鬼胎的几个回合的博弈,互相妥协之后,大清国的皇位由皇九子福临继承,也就是顺治皇帝。
大清国完成皇位交替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稳定之后,已经是手握大权的摄政王多尔衮在降臣洪承畴的建议下,率领大军,轻装急进,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过山海关,从密云方向攻打北京,但是在进军的路上,接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
原来,吴三桂在知道李自成砸锅卖铁拼老本带了北京的全部人马来灭他的时候,也立刻就慌了神儿,山海关固然是铁壁雄关,但是从管内方向打过来可就不是那么难打了。
于是为了活命,也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吴三桂果断的写信向满清求援,大意为借精兵五万,灭闯复国,愿以长江以北之地献之。按说,这价码开的够大了,多尔衮接到信之后也是立刻下令改变行军方向,开赴山海关,同时急令辎重部队,红衣大炮等火速跟进。就这样,三方势力相继登场,大战一触即发。
三方兵力对比
关于山海关大战三方具体兵力,至今没有一个固定数字。
大顺方面有的说是精兵六万,号称十万,也有精兵二十万,号称四十万的说法。但是一支人数众多的精锐大军不仅需要身经百战,还需要精良的装备,长时间的训练缺一不可,大顺军显然还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但是有李自成的六万老营做主力,加上明朝的降军以及临时征召,大概十多万还是有的。
吴三桂方面的兵力就要少了很多,因为他现在只有一座山海关且已成孤城,兵马最多也就三万,但是这三万可都是精兵,正儿八经的关宁铁骑外加大明辽东边军。
满清方面,由于此次出兵本来就是为了和大顺争取天下,多尔衮下令,调集八旗满洲,蒙古三分之二及汉军八旗全部以及三顺王兵马,基本上除了守老窝盛京的,全国的精兵强将都被他带出来了,大概十二万左右,排除掉队的老弱及重步军,到达山海关战场的大概九万余人。
大战经过
整个山海关大战总共打了两天,而且大顺军战前行动迟缓,如果依靠距离优势,进行快速突袭,在清军到之前就把吴三桂给收拾了,也许就是另一种结果。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大顺军行动缓慢,和清军八旗几乎同时到达战场。此时多尔衮心里却是另一种打算,本来吴三桂是借兵复国,然后以江北之地献之,但是多儿衮何许人也,他心里的打算是:大清要入驻中原。所以,他打定心思,他们两败俱伤之后再动手。
4月21日晚,李自成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军一部击溃。但是也不知道是唐通隐瞒不报,还是李自成心大没注意,他一直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八旗军已经到了。
4月22日,李自成对吴三桂正式展开猛攻,把吴三桂砍了之后再舒舒服服的回去做他的皇帝,果然打到了快晚上的时候,吴三桂已经要撑不住了,眼看李自成的小目标就要完成了,吴三桂自知小命难保,亲自突出重围去找多尔衮,这次这哥们直接把头发剃了,也不提划江而治的事情了,只想求多尔衮发兵,此时,多尔衮该满意的笑了。
4月22日,李自成接着打吴三桂,但是他吴大将军今天有了靠山,壮着胆子跟李自成从早上打到中午,一直打到双方都筋疲力尽,多儿衮看准时机,命令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铁骑攻击大顺军。
老天爷也是给面子,这时候竟然刮起了风,而且是刮向大顺军。就这样,在八旗军的凶猛攻击下,大顺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权将军刘宗敏受伤,兵马损失数万,全军向西退去。从此大顺政权一路溃败,最终被清军消灭。
八旗军于6月6日正式进入北京,从此清朝正式开始对全国267年的统治。一场山海关大战,就这样决定了未来中国的三百年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