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黔灵山上有一只野生猕猴,叫“来福”。它每天奔走往返14公里,风雨无阻只为到山下居民家中蹭饭。而山下确有一位阿姨准备好吃食等着来福。说是蹭饭,实则也是山下居民与来福的双向奔赴,更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工作人员拍摄到的猕猴“来福”
在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来福”的蹭饭故事受到记者们的关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三可回应:“猕猴与市民友情互动、紫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川到河流,走在贵州,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处处都能看到生物多样性的美景。”
市民与黔灵山猕猴互动
贵州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除了“来福”,在铜仁梵净山上还有一群被称为“地球独生子”的黔金丝猴。清晨,在铜仁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中心的厨房,饲养员陈静手持菜刀,将橙子切成月牙状,说:“黔金丝猴‘晓晓’最爱这种切法,能捧着慢慢啃。”
市民们观赏投喂来威宁草海越冬的候鸟
陈静的金丝猴饲养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日的动物观察和操作记录 。里面记录到一只名叫"小静"的黔金丝猴,以前是一只猴王,年纪大后被猴群驱逐,只能自己在山里找食物,生存受到威胁,前年来到救护中心后,精心投喂照顾下,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孩子们近距离观看黔金丝猴
护林员、饲养员、繁育员……这些守护者的身影,构成了黔金丝猴保护坚实的屏障。作为中国特有、全球极危的旗舰物种,黔金丝猴种群数量从750只增至850余只,这就是贵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实践。
饲养员陈静的饲养日志
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共治”继续推进,贵州省119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9.2%,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也得到持续改善,2024年,全省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9.1%。
兴义市云屯生态体育公园内游客前来踏青赏春
“水与空气质量的卓越表现,仅是贵州优良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如今,贵州在污染防治上攻坚克难,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前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全国人大代表杨三可告诉记者。
这片充满灵性与活力的土地,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生态之美与和谐之力。未来,贵州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持续巩固贵州优良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贵州样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