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自公众号:睦科生物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构建细节解析
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对于开发和评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型通过模拟人类EMT的病理特征,为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实验平台。在实验中,选取雌性未交配的性成熟大鼠,术前通过雌激素进行诱导,随后在麻醉状态下开腹并取出部分右侧子宫组织。将这些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内,术后取出形成的包块,并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腹壁内能够良好生长,形成隆起的囊状小包块,内部含有黏液,且保留了正常子宫内膜的基本组织结构,囊腔较大。此外,在异位内膜中可检测到糖原和RNA的存在,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这一模型的成功建立,不仅为研究EMT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便利,也为评估新药的疗效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从而有助于推动EMT治疗策略的发展。
01 实验动物
雌性SD大鼠,8~12周,180~270g
02 造模方法
1. 术前准备
■ 术前1天,通过灌服方式给予戊酸雌二醇0.2 mg/只,进行雌激素预处理。
2. 麻醉与固定
■ 在室温28~32℃的环境下进行手术,确保无菌操作。
■ 使用异氟烷对大鼠进行吸入麻醉,调整异氟烷浓度以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
■ 麻醉成功后,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手术板上。
3. 手术切口与子宫游离
■ 在大鼠下腹部正中耻骨联合上1 cm处,取长约2~3 cm的纵行切口。
■ 进腹后,在膀胱背侧找到“Y”字型子宫。
■ 游离右侧子宫,近端离子宫角1 cm处结扎,远端离卵巢1 cm处结扎。
4. 子宫摘除与组织准备
■ 剪下右侧子宫,将其放入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
■ 纵向剖开子宫,将子宫内膜与肌层分离。
■ 剪取3块3 mm×5 mm的内膜组织。
5. 子宫内膜异位种植
■ 用4-0号可吸收线将内膜面贴于种植部位,分别缝合在左侧远离腹部切口的腹壁上。
6. 术后处理
■ 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腹腔。
■ 最后用0号丝线分层缝合腹部切口,常规关腹。
7. 术后观察与护理
■ 术后密切观察大鼠呼吸、心率,待其自然苏醒。
■ 正常喂养,观察大鼠伤口及生活情况。
03 实验结果
移植物生长良好,形成透亮的囊肿,内部充满积液,表面血管清晰可见,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参考文献-开海丽,乔海风,刘颖蕾,等.不同治疗方法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使用HE染色对各组子宫内膜组织学形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完整;模型组,腺上皮细胞排列欠规则,细胞核明显增大,间质细胞丰富,且排列密集,腺体细胞明显增多,部分异位内膜组织形成内膜囊腔。
参考文献-钟璐,申梦琦,蓝幼梅,等.内异痛经灵调控Wnt7a/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J]
参考文献:
[1]开海丽,乔海风,刘颖蕾,等.不同治疗方法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06):674-680.
[2]钟璐,申梦琦,蓝幼梅,等.内异痛经灵调控Wnt7a/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24,44(10):1221-1226.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6KjCePAUb2uJxi2JV_pK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