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智驾自研加速,能否在智驾大战中突出重围?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浪潮中,长城汽车迈出了新的步伐。近日,市场传言长城汽车正计划在美国硅谷筹建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该中心将直接向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吴会肖汇报工作。尽管长城汽车尚未对这一消息做出官方回应,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计划并非空穴来风。
长城汽车一直以来都对智能驾驶技术投入颇大,但过去主要以投资和合作供应商为主。例如,2019年长城汽车剥离出的智能驾驶研发子公司毫末智行,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引入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元戎启行等。然而,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渐成为影响汽车销量的关键因素,长城汽车开始调整策略,加速自研步伐。
据透露,长城汽车目前正通过猎头公司在硅谷积极招聘智能驾驶人才,并已向多家国内外相关公司伸出橄榄枝。这一举动表明,长城汽车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实现自主突破。
事实上,长城汽车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自研意图早在2024年下半年就已显现。当时有消息称,长城汽车与华为正洽谈高阶智能驾驶的合作,但这一消息很快被长城汽车CTO吴会肖否认。吴会肖在回应中表示,长城汽车希望把核心技术稳稳地抓在自己手里,这一表态被视为长城汽车将重点发展自研智能驾驶的信号。
如今,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愈发激烈,长城汽车显然不能坐以待毙。董事长魏建军在2025年集团年会上明确表示,将不设待遇和荣誉上限,全球招揽智能化技术人才。同时,长城汽车还在重庆等地进行了高阶智能驾驶的直播展示,意图向外界展示其智能驾驶实力。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上,长城汽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24年8月上市了具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SUV全新蓝山以来,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全新蓝山在上市后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成为30万级新能源大六座SUV的佼佼者。
然而,长城汽车也意识到,仅靠供应商还远远不够。尽管长城汽车早期孵化的毫末智行一度承载了其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全部希望,但毫末智行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在长城汽车的全方位支持和正确战略指导下,毫末智行仍然未能实现智能驾驶技术的突破。因此,长城汽车在2024年第一季度启用了新的供应商元戎启行,并加大了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自研投入。
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62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智能化相关研发费用的占比高达一半以上。长城汽车计划每年向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研发费用至少10亿元。截至2025年1月,长城汽车智能化研发团队规模已超5000人,其中软件开发人员占比达70%。
尽管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同行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城区NOA技术的覆盖率上,长城汽车落后于小鹏、华为、理想等车企。同时,长城汽车在极端天气或无标线道路等特殊场景下的智能驾驶表现也尚未完全得到验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长城汽车必须加速布局智能驾驶技术。魏建军深知,不打价格战也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前提是产品实力过硬。因此,长城汽车必须“练”好智能驾驶这块“肌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长城汽车还需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随着智能驾驶系统逐渐覆盖到10万级别车型,长城汽车必须尽快提升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能力,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只有这样,长城汽车才能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总的来说,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的自研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随着其在硅谷研发中心的建立和自研技术的不断突破,长城汽车有望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中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