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军功赫赫,戎马一生。他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英勇奋战,淡泊生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主动肩负起领导两弹一星事业的重任,为中国科技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福将,也是毛主席口中那个“厚道人”,用尽自己的一生追寻红色信仰,用生命书写下一封报国家书。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聂荣臻,却总是在自己已经呆了43年的老院子里,坐在那把老了的轮椅上。他静静的抬起头,将深邃的目光朝向远方的天际。
共和国最后去世的一位元帅,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究竟在想什么?面对着无声转动的录音机,聂荣臻在挣扎之中,又安排了哪些身后大事?
“福将”的养生之道
聂将军是重庆市江津区人,1899年出生。他在童年时期,就经历了动荡的国家政治和社会局势。那时正好是辛亥革命,一边封建社会正在迅速瓦解,另一边民生主义则风起云涌。
小小的聂荣臻目睹了艰辛的岁月,看到动荡的农村生活和苦难的农民日子,心里总是翻涌起波涛,他便立志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
或许是命运垂青,从1919年底到1949年,寻找革命道路的这几十年间,聂荣臻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穿梭于黑白两地,但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敌方特务从来没有机会能够成功逮捕到聂荣臻,枪林弹雨也未曾让聂荣臻受过一点儿轻伤。这一点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连毛主席都感慨,聂荣臻真是一个“福帅”!
1988年12月26日,这一天,聂荣臻元帅正在与从故乡来的亲人见面。聂元帅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话,对家乡父老笑意盈盈,他开玩笑说:“打了几十年仗,没有把我打伤,更没有把我打死,你说笑人不笑人?”一旁有一位年轻的护士立刻接话:“那还是因为您老福大命大呀!”
其实,聂荣臻元帅能如此之长寿,与他自己的养生之道有很大的关系。从小的时候,聂荣臻就喜欢参与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他在中学的时候就担任过学校足球队的队长。在投身繁忙的革命事业后,聂荣臻也会积极的参加锻炼,茶余饭后便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散步。
在20世纪50年代时,工作人员还专门为聂荣臻在院子里整理出一个网球场。聂荣臻便会热情地邀请自己的邻居——邓小平一起打网球,有事没事还出去爬山、钓鱼。如此注重体育锻炼,为聂荣臻的长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也是聂荣臻养生的重要一部分。到了晚年,聂荣臻依旧规律作息,既不抽烟喝酒,也不晚睡熬夜。
冬天,聂荣臻虽然非常喜欢吃涮羊肉,但他坚持每周只吃一次,并且会配有大量的青菜和豆腐之类的素食,羊肉却很少。合理的饮食,让聂荣臻长期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二、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1980年,聂荣臻接受了《解放军报》的记者采访。此时的聂老已经80多岁了,看到记者提供了三张照片,突然眼里放出了光彩。面对着这三张珍贵的照片,聂荣臻元帅喃喃自语:“战争是残酷的,孩子是无辜的,不知这两个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她们现在在哪里?”
这一年的5月28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则通讯,通讯的标题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很快,在日本媒体《读卖新闻》的传播下,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轰动了整个日本。
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是谁?和聂荣臻元帅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已经80多岁的聂将军会如此牵挂两个日本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把视线带回到40年前。
这是在1940年的八月份,聂荣臻司令员在太行地区刚刚打完漂亮的百团大战。没想到,八路军战士在打扫战场时,听到了两个孩子的啼哭。原来,在一个已经坍塌的民房里,有两个小女孩正在哭泣。大一点的女孩也不过只有五六岁而已,受了轻伤,而小一点的孩子伤得重一些。
八路军战士立刻请示司令员聂荣臻,聂荣臻立刻下达指示,让专人用箩筐挑着两个小孩,直接送到前线指挥部来。经过仔细的调查,聂荣臻发现这姐妹俩都是孤儿。
箩筐里的两个孩子面对陌生人不知所措,面对聂荣臻,神色流露出慌张。为了消解孩子们的恐惧,聂荣臻对孩子们和蔼的微笑,还从口袋里摸索着拿出了一个梨子,寄给了大一点的小姑娘。然后他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比划起来,问孩子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感受到聂荣臻温和细心的态度,美惠子也慢慢产生了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把聂荣臻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整天像个小尾巴,天真的跟在聂荣臻后面。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聂荣臻想来想去,最终决定要将这两个姐妹送走,并且亲自安排了详细事宜。细心体贴的聂荣臻担心两个小姑娘会在路上因为饥饿而哭泣,从本就物资紧张的指挥部拿了一些梨,放在与孩子一起的箩筐里。
离别的日子到了,聂荣臻依依不舍,他温情地抱起两个孩子,摸了摸她们的脑袋,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已经80多岁的聂老看到记者拿出的三张照片,忍不住动容。在一些日本友好人士的倾力帮助下,当年的那个小姑娘居然不到一个星期就被找到了。那个小妹妹因为伤病,最终不幸去世,而姐姐美穗子则在1940年十月被伯父带回了日本。
此时的美穗子已经结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立刻激动地给聂荣臻元帅写了一封信,以感谢对当年聂元帅的救命之恩。
收到来信的聂老也相当高兴,他仔仔细细的看了信件内容和附上的照片,内心十分宽慰。
1980年七月,美穗子带着自己的三个女儿来到了北京。这一次,她亲眼见到了自己当年的救命恩人,她紧紧地握住聂老的手,顿时哭得泣不成声。
美穗子还改口,喊聂荣臻叫“爸爸”,这让80多岁的聂老感慨万分。这一次的见面,也总算是了却了聂老的一个心愿。
三、急转而下的日子
生命力再强悍的人,也抵挡不过自然生命的客观规律。到了晚年,聂荣臻的身体也逐渐走向下坡路。
由于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聂荣臻的身体就出现过一些小毛病,在经过科学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后有所缓解,但还是落下了病根。60年代开始,高血压、心脏病、肠功能紊乱、前列腺炎和糖尿病等等疾病一个接着一个来,不断困扰聂荣臻和他的工作。
经过诸多专家会诊,医生得出结论,聂荣臻在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后,不适合再做手术了。聂荣臻也非常相信为他看病的医生和专家,一边同意不做手术,一边还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即使步履维艰,他还坚持每天散步,当他坐上了轮椅,还保持在轮椅上或者床上锻炼的习惯。
聂荣臻拿自己开玩笑说:人生70而拐,80而车。当有的人前来看望他,他还相当豁达地说:我没想到能活这么久,已经很幸运了,现在去见马克思也是死而无憾了啊!
1989年7月25日,聂荣臻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时刻。此时,他正在北戴河疗养,未曾想,竟两次突发心肌梗塞。面对死神的镰刀,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抢救,这才保住聂元帅的性命。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聂元帅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并接受了两个半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1992年1月,聂荣臻元帅突然要求要在办公室里挂一张毛泽东的照片。没想到,这张照片一直陪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似乎是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1992年2月29日,聂荣臻突然叮嘱自己的秘书,帮自己干一件事。秘书立刻拿起笔记录下来,原来,聂帅是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战友彭真。他让秘书打电话,让转告老战友,第一点便是要多多保重,大革命时期到现在还健在的领导人只有四五个人了,如果不能走,就不要勉强自己走,坐车让人推着走也是可以的。
虽然,此时的聂帅自己也总感到身体不适,但心里却仍然牵挂着曾经与自己浴血奋战的战友。虽然很久未见,但心里的牵挂却丝毫不减。
彭真
聂帅还让秘书记下了第二点:自己的心脏病现在有所好转,但是肠胃消化还不是很好,谢谢老战友的关心。第三,自己已经有93岁了,入党年份也有70年,但现在的愿望是想争取能够多活几天,还想看看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聂帅说,自己的一生,生而无憾,死而无恨,至于那些说长道短的出版东西,便任人评说吧。
此后,聂荣臻将军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起来,尽管他的神志依然非常清醒,却仿佛已经清晰地听到了死神向他靠近的声音。
1992年的四月初,听闻聂荣臻将军身体病重,无数的电话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打来。一些老领导们都十分关注聂老的身体,也有人想要来前往探视的。但考虑到如果聂老与其他同志相见,难免会引起激动,不利于身体的康复。为了聂荣臻的身体着想,医生一律谢绝了探视。
甚至有一些与聂老感情深厚的老同志,已经到了门口恳求医生,希望能看上一眼聂老,哪怕隔着玻璃窗也行,但也都被医生坦言劝止了。
聂荣臻躺在病榻上,静静地思考着,他知道自己恐怕这次很难度过这一关,便考虑起自己的身后之事起来。
四、最后的声音
1992年4月12日,两位跟随老帅多年的老秘书被聂荣臻叫到了床头,却看到聂荣臻脸上流露出恬然和从容。
只听到聂荣臻用亲切的声音说:“我现在心力衰竭,即使医生想挽救,也很难挽救过来。”听了这话,两位老秘书的眼里渐渐潮湿了。
“因此,趁头脑还清醒,写几句话,就叫做临别遗言吧!”
在万分悲伤之中,两位老秘书早已泪水盈盈,他们请来了聂元帅的家人,又拿出了一台小型的录音机,想要记录下共和国最后一位元帅的最后声音。
这台小录音机在床头间无声地伫立着,里面的磁带默默地转动。聂元帅的声音低沉而平缓,静静的在房间里流淌。由于精力不支,他的话语时断时续,但思路还非常清晰。
“我已经93岁了,寿命已算是很长的。我入党已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是啊,聂荣臻元帅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共和国,直到弥留之际,却仍然心系全党全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现在行将离去,临别依依,好像有很多话还言犹未尽。”
何止是聂荣臻元帅的家人们呢?站在身旁的医护人员、身边的工作人员、仍在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党中央的老领导、无数的百姓,此刻都肝肠寸断。聂荣臻的神色却依然平静,眼里却充满了慈爱:
“总之,我衷心希望全党同志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
他顿了一顿,一字一句地说“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这些话是聂荣臻经过深思熟虑才说出来的,此时此刻,他已视死如归。
“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科技崇山峻岭,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1992年5月14日,聂老的女儿聂力从江津座谈会赶回家。推开卧室的门,聂力和父亲又聊了一番,她万万没想到“你的根在江津啊”竟然成为了父亲对自己最后一句叮嘱。
这天晚上10点43分,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永远地停止了跳动……最后一名十大元帅,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地闪烁着。
能住上明亮的楼房、吃上丰富的食物,都是前辈们的功劳!没有这些开国元帅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向我们伟大的、敬爱的聂元帅致敬!
参考文献
[1]佚名.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10):8-9.
[2]杨辉宗,贾昭衡.共和国最后去世的一位元帅的最后声音[J].四川党史,2000(01):29-33.
[3].美穗子:83年前,聂荣臻伯伯救了箩筐里的我[J].重庆与世界,2022(10):58-61.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