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一名家喻户晓的大将,他曾出现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之中,后世对于吕布的印象大多都是勇猛、武功高强。同时,他和貂蝉的爱情传说也被很多人歌颂。
书本上描写的
吕布虽然武力值爆表,谋略却总是略差一筹
,那么正史上的吕布是否如书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个有勇无谋之人呢?
猛将吕布,三国第一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的一些乱世英雄,吕布就是其中一位。
但是为了让故事更加的精彩,人物更加的立体,亦或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作者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一些调整,因而书本上描写的吕布和历史上的吕布会有些不同。
吕布出生在东汉末年,正逢乱世,是不幸也是契机
,因为众所周知,汉朝还没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主要是察举制,就是考试为辅,主要是推荐上任。
这样的制度让很多达官贵人行了方便,能得到推荐的大多也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更多的是官吏子弟。
吕布出身寒微,想要改变自己的阶层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在乱世,像他这样的小人物也有了翻身的希望
。
而吕布之所以能在乱世被官府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高超的武艺
,到后面,吕布甚至能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足以见得吕布的武功是十分高强的。
另外,我们从三国中的一些情节也可以看出吕布确实是一员猛将。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中比较经典的情节
,他不仅能轻轻松松的斩杀三员大将,还能成功的逃出生天,如果不是武力过人,是万万做不到这一点的。
虽然三国中可能会有虚构或是夸大的成分,但是也离不开对现实素材的运用,这也能从侧面说明吕布是个高手。
在三国中,吕布的形象最初是以丁原的义子出现
,
为了自己的利益杀害了丁原转认董卓当义父,随后又在奸人的挑拨之下杀了董卓。
因为这些,
吕布更被人蔑称为三姓家奴
,就是在暗示吕布的一生中有三个父亲,为了利益可以毫无尊严和忠诚可言。
单凭这些情节来看,吕布就是一个有勇无谋,只会舞刀弄枪靠拳头解决问题扫清障碍的武夫形象,并且毫无情谊可言。
不过,
吕布在三国当中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他能成为一方的首领绝不仅仅是靠着一身蛮力,吕布在历史上绝非匹夫。
有勇有谋,绝非匹夫
首先吕布的第一件臭名昭著的事件就是
背叛丁原投奔董卓
,不过仔细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吕布并不是趋炎附势,两面三刀才产生背叛的行为,恰恰相反的是,他经过了周密严谨的考虑。
董卓在此之前早就已经对丁原所控制的地盘,也就是并州虎视眈眈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吕布,董卓为了自己的野心也必定会将丁原消灭掉,而且势在必行,但是董卓的势力和能力已经非常大,吕布只是充当了一次媒介,之所以诱惑吕布,是因为吕布确实有一定的能力,董卓想要收为己用罢了。
而且从吕布的角度来看,他不可能看不出来丁原和董卓之间的差距,也不可能看不清楚形势,
而对于一个有野心有建功立业的梦想的乱世武士来说,如何选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吕布之前投奔丁原也是为了自己,而感情在这种环境下,恰恰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
吕布没必要因为所谓的情面而放弃更好的道路
,说不定还会丢掉自己的性命。
单单从这件事情来看,
吕布就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反而是有一定斟酌和谋略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有永远的利益。在乱世背景下,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而后来吕布再次诛杀董卓,这是他名声变臭的第二件事情,
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他的一些谋略之处。
董卓虽然掌握过一段时间的势力,但是他无视国法,藐视皇威,已经嚣张到了不可一世的地步,所以即便他能力很强,但是在民众的心中名声也越来越不好。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董卓还没有做到万人之上的位置,就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变得人人得而诛之。
吕布就是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又做出了一个外人看来非常无情的决定,那就是联合王允诛杀董卓。
董卓虽然名声不好,不过他的势力还是盘踞在皇城之上的,所以诛杀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一些文学书目上的描述和后来的传说故事中,
吕布诛杀董卓的过程也可谓是非常精彩,还运用了连环计,
不过这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能知道的是,
在吕布和王允的内应外合下,董卓最终伏诛
,吕布也因为这件事情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国民大英雄,我们现在提到吕布,都是一些英勇的事迹和他的绝美爱情故事,负面的信息很少。
吕布诛杀董卓的这件事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来,吕布并非是头脑简单之流,相反他有着非常缜密的谋略和心计。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吕布身处乱世能够一步步的走到家喻户晓的英雄将军,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不是单单靠着自己武力高强就可以做得到的。
也许在了解到这些事情后会有人觉得他麻木不仁,不讲情义,
但是绝对无法否认吕布的智慧和做出的正确选择
。
吕布能在封建社会等级严明的环境下,从一个底层的普通民众到做出今天这样的成就,是很多人都无法比拟的,虽然最终吕布的结局也非常的凄惨,也只能说他没有遇到更好的时机又或者说他的智慧也没能达到兼济天下的格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