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主角的诞生
日本漫画家藤本树的少年漫画《电锯人》,故事描述父母双亡的少年淀治,以斩杀恶魔维生,于意外中和「链锯恶魔」波奇塔缔结契约,获得对方力量,起死回生并能变身为电锯人,后来受到真纪真网罗,加入公安警察部门与恶魔交战,卷入一连串的风波。作品首度连载于《周刊少年Jump》2019年第一号,至今在台共出版十七卷单行本,MAPPA改编之电视动画则于2022年10月首播,发表后获得广大回响,除2023年单行本发行量突破两千六百万册,并获得2021年《这本漫画真厉害!》男性向组第一名、2022年日本博览会(Japan Expo)金达摩奖(Gold Daruma)漫画类最佳剧本和最佳绘画等奖项,俨然成为《周刊少年Jump》的指标话题性作品。
从小熟悉奉行《周刊少年Jump》「友情、努力、胜利」黄金三法则的资深宅人如我,阅观《电锯人》的体感无疑是巨大的文化和世代冲击。犹记得初见MAPPA改编的电视动画预告片,电影般的分镜充满戏剧张力,暗黑色调、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等儿少不宜的场景,映衬主角群厌世疯狂的言行态度,完美符合既潮又病的零零后最新流行时尚。而漫画后续情节的各种超展开,更让粉丝和淀治一起坠入深不见底的无间地狱,直到现在,都尚未看见出口的那道光。
如此负能量破表又脑洞山大的作品,何以如此畅销、荣登Jump台柱、甚至连连获奖?这部异军突起的「邪道/邪典漫画」,又如何掳获众粉,甚至引领新世代Jump王道的潮流?本文将聚焦于《电锯人》漫画第一部「公安篇」及第一季动画的人物和情节,试图从反英雄意识及厌世美学的角度切入,探讨该作品有别于传统Jump王道的特质。
努力无用、颓废有理
相较于以往畅销的英雄冒险作品,如《ONE PIECE海贼王》、《火影忍者》、《BLEACH死神》、《鬼灭之刃》等,《电锯人》显然具有强烈的反英雄意识,首先主角淀治颠覆传统英雄的公式化人设,俨然是另类且充满矛盾的存在。他身为家暴儿、父母离世并欠下巨额债务,又被迫成为社会底层边缘人,必须卖命偿债——这样的身世或许在孤儿林立的英雄冒险传奇中并不意外,然有别于王道英雄作品的「天选之人」,淀治胸无大志,想要追求的仅是动物性的本能需求,如食物、住所与性欲,梦想则是摸女性胸部——这让淀治的形象偏向平凡甚至粗鄙,偏离了典型的Jump系英雄人物设定。
即使淀治和链锯恶魔结合,象是「开外挂」一般获得超越人类的能力,变身为电锯人,然而他从不信仰拯救世界的崇高理想和道德正确的选择,动机常出于利己而非利他,常因自身的欲望和冲动行事,颇有「太认真就输了」的意味。讽刺的是,剧情走向恰正符合这样的价值观,因为淀治只要一认真起来,后果通常都很不堪;更残酷的是,每当他难得展现人性光明面,凭借努力与真心,获得少许小确幸,结果不管是友伴也好、生活也好、爱情也好,随即转眼成空、瞬归虚无,有种被命运和终极大BOSS狠狠打脸之感。不只是主角淀治如此,其他人物的际遇也常颠覆读者的想象,时时呈现「造化弄人」的惊悚震撼教育——作品中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倘若真是上天神明大宇宙,恐怕不只是很爱开玩笑,而是到了变态愉悦犯的地步?
努力也没用、救世主很厌世、英雄其实不想当英雄——诸如此类习得性无助的无限循环,构筑成《电锯人》的反英雄叙事,也令人不禁联想到《新世纪福音战士》(据说作者藤本树非常喜爱这部作品)的苦情中二男主角碇真嗣,在各种改编版本经历艰辛,但无论是哪个版本,结局总令粉丝无语问天。
如果到头来所有的努力终将是徒劳、都是梦幻泡影一场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英雄」打从出生就是失败组,一生悬命依旧存在感薄弱,既无荣耀亦无勋章,宝藏技能统统没有,母胎单身孤独死,路倒成为无名尸——早知道会这样,是不是一开始就躺平、甚至直接登出,阿捏卡实在?
上述的种种困顿与困惑,像不象是现今新世代人类眼中的人间修罗场?
这会不会就是作者藤本树,于画外音想要留给读者的私讯?
未来最棒,那此刻呢?
除却反英雄意识,《电锯人》亦充满厌世颓废的美学元素,例如作品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常感到被动无奈、空虚寂寞的状态,彷彿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的解脱,无论是人物心态或是剧情推展,均反覆呈现绝望悲观、失序失能、不可预测的状态,主角及大多人物的幸福和价值观不断被剥夺摧毁,每个事件的结局常出现突发性甚至违背常理的逆转,然而在如此不堪的情境当中,灵魂与肉体的崩解、堕落与毁灭,透过分镜的渲染,却意外有种清寂孤绝的美感。无怪有网友将《电锯人》视为「精神病风格」作品,与传统王道Jump系名作相比,确实具有显著的不同。如同近五年逐渐崛起的新世代暗黑系Jump作品(如《咒术回战》、《约定的梦幻岛》等),本作品悖离「友情、正义、胜利」等传统Jump价值观,倾向于探讨人性黑暗面和存在主义之哲学性议题,如以下几段经典台词,常伴随发言者癫狂或厌世的表情:
淀治:「第一次有人把我当普通人,第一次有人喂我吃东西,这种生活对我来说简直像梦一样。只要能持续过这样的生活,要我去死也行。」(动画第一话)
未来恶魔:「耶耶!未来最棒!未来最棒!你也给我喊未来最棒!」(漫画连载第三十二话)
光星(恶魔猎人,曾为公安课岸边的搭档):「在这世上想要活得快活,诀窍就是做个无知的白痴。」(漫画连载第六十一话)
除此之外,相较于《海贼王ONE PIECE》和《火影忍者》等作品的传统英雄旅程结构,《电锯人》则是大量运用非线性叙事和深刻的符号主义来构建故事,并且融入黑色幽默和荒诞元素,使情节及人物发展皆充满不确定性和意外性。因此有论者指出,《电锯人》无论是编剧还是分镜皆可看到致敬B级电影、邪典片,甚至精神病电影的元素;
B级电影通常是指「拍摄时间短暂、而且低制作预算的影片」,特色为「剧情公式化」、「常与西部牛仔、情欲、黑帮、恐怖、神怪、科幻有关(最能直接吸引观众)」。显然《电锯人》也有类似的特质,尤其是看似浮面的剧情叙事、夸张煽情的暴力血腥、怪异荒诞和黑色幽默,还有主角淀治及其他角色常以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反逻辑的方式对抗敌人,都令人联想到类似的电影风格,甚至有评论者找到本作品中相关B级电影的平行对照场景。
而就厌世颓废美学的观点来看,淀治「无节操」的生存价值观,也就是只要能满足基本需求和欲望,即使躺平被当狗、被包养也无妨,如此重视「CP值」和低成本的想法,似乎对应到B级电影的运作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电锯人》的生存哲学:既然太认真就输了,那就不要太认真?既然人生无常,那就别再奋斗求生,反正也没差?相形之下,淀治于第一话的肺腑之言「明明只要能梦见普通的生活就好了,连那么简单的事都无法实现吗?」看似佛系消极,却隐然揭露世态炎凉之下,社会底层「失败组」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无限循环的辛酸。
《电锯人》通过反英雄意识和厌世美学的结合,成功打破了传统少年漫画的叙事模式,成为一部极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力感和幻灭感,也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觉表现,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正如作家萧诒徽所言,藤本树的作品最终往往导向治愈的情感,而这种治愈是通过展现人性的卑微和脆弱来实现的。《电锯人》中的角色们虽然身处地狱般的世界,但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却让读者感同身受。这种共鸣不仅让作品在情感上更加深刻,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独特的治愈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