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场上,最怕的不是对手太强,而是自己人先乱了阵脚。
曾经的“鞋王”达芙妮,巅峰时期门店开到近7000家,市值突破170亿港元,几乎每个中国女孩的鞋柜里,都有一双达芙妮的高跟鞋。但短短几年,这个品牌彻底崩塌,门店关到所剩无几,亏损高达40亿港元,市值缩水98%。
有人说,这一切是因为“红颜祸水”——达芙妮掌门人陈英杰娶了演员韩雨芹,婚后沉迷爱情,无心打理公司,最终亲手把家族企业送进坟墓。可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往深了看,达芙妮的衰败更像是一场连环悲剧:家族斗争,资本陷阱,决策失误……婚姻只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毁掉它的,是人的贪婪、固执和盲目自信。
达芙妮的故事,得从两大家族的合作与反目说起。
品牌的创始人陈贤民,是个老派实业家,懂技术,踏实做鞋。他的妹夫张文仪,则是个精明的生意人,靠人脉和市场手段,把达芙妮从一个小工厂,推上了全国女鞋的巅峰。两人各有所长,合作起来天衣无缝。
可惜,创业容易,守业难。钱多了,地位高了,权力的争斗就开始了。
1998年,张文仪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把陈贤民挤出了公司,让他远走加拿大“养老”。但好景不长,他主导的“打折清库存”策略,短期内销量暴涨,长期却让达芙妮的品牌形象崩塌——从原本的“高端女神鞋”,变成了“地摊甩卖款”。
更离谱的是,他后来还因为一桩土地交易案被抓进监狱,彻底把公司搞乱了。这个时候,达芙妮急需一个新的掌舵人。于是,陈贤民的侄子陈英杰,被推上了前台。
刚接手时,陈英杰还是挺有想法的。他引进了美国私募基金TPG,试图把达芙妮的管理现代化。资本的加入,确实让公司短暂繁荣了一下:供应链更高效了,库存周转变快了,看起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资本逐利,哪有白吃的午餐?TPG进场后,不断怂恿陈英杰“互联网转型”,让他把3亿砸进了一个新电商平台——“耀点100”。这个平台号称要挑战淘宝、京东,结果呢?流量不行,运营不行,钱烧光了也没吸引到多少顾客,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这一下,达芙妮不仅没能借电商翻身,反而彻底丢掉了线上市场,连带着传统渠道也受到冲击,年轻消费者直接跑去买百丽、斯凯奇,没人再愿意买“老土”的达芙妮了。
公司内部怨声载道,觉得是陈英杰被资本忽悠,才把公司一步步带进深渊。但就在这时,一个新的话题点,悄悄盖过了大家对他经营能力的质疑——他结婚了,而且娶的是个明星。
2010年,陈英杰以12辆宾利迎娶演员韩雨芹,轰动了娱乐圈和商界。婚后,他对这位小13岁的妻子宠爱有加,甚至到了影响公司决策的地步。
员工吐槽,公司开会时,老板的手机屏保永远是老婆的照片,但PPT里却看不到任何清晰的品牌战略。最夸张的是,他还让设计团队为韩雨芹定制一款镶钻高跟鞋,定价上万元,最后因为卖不出去,只能999元甩卖,狠狠打了一波自己的脸。
除此之外,他在电商领域的“豪赌”,也被传成了“为了取悦老婆”,因为据说韩雨芹喜欢网购,他才想做一个自己的电商平台。这种说法真假难辨,但在公司内外,这已经成了大家默认的“事实”——达芙妮不是输在市场,而是输在“女人身上”。
于是,韩雨芹成了众矢之的,舆论开始用“红颜祸水”来形容她。但如果把责任全推到她身上,恐怕就太小看商业世界的残酷了。
即使没有这段婚姻,达芙妮的下坡路,也已经注定了。
首先是品牌定位崩了。过去的达芙妮,靠“中高端”形象起家,可自从张文仪搞大规模打折之后,品牌就被彻底拉低了档次,消费者认知一旦改变,想再提高身价,难如登天。
其次是产品不行了。消费者口味变化太快,李宁靠“国潮”翻红,百丽大力发展运动鞋,而达芙妮的设计还停留在老掉牙的“公主鞋”风格,年轻人根本不买账。
最后是质量下滑。达芙妮曾经的做工很不错,但随着管理混乱,工厂开始偷工减料,黑猫投诉上全是“鞋子开胶”“穿几次就断跟”的抱怨。消费者买一次踩坑,下一次就不会再来了。
等到2015年,张家的人试图重新掌权时,一切已经无力回天。短短几年,达芙妮从170亿港元市值跌到只有几亿,曾经全国近7000家店,如今关得只剩零头。
这不是一场“红颜祸水”式的宫廷剧,而是一部标准的商战悲剧。
真正杀死达芙妮的,是家族内斗的消耗,是资本的诱惑和反噬,是管理层的短视和盲目自信。韩雨芹或许影响了陈英杰的决策,但她只是表象,达芙妮的病,早在她出现之前就已经病入膏肓了。
当初,达芙妮的广告语是:“成为你自己的女神。” 但市场从不相信眼泪,也不会对“曾经的女神”手下留情。这个品牌没能成为自己的“女神”,反而成了商场上又一个消失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