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版图的奠定,此人功不可没,后世之人都应该记住他

波涛滚滚乾坤大,煌煌日月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澄海楼》

回首我国的历史,中华大地仅仅局限于河南一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的版图不断扩大,一直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在历史上,开拓中华疆域的皇帝有很多,嬴政、汉武帝、唐太宗皆是如此。不过,要说是谁奠定了中国东北版图,有一个人功不可没,此人便是康熙。

严格来说,那片黑土地不被其它国家抢走,后世人都应该感谢康熙。那么,这要从何说起呢?

清圣祖康熙皇帝

在我国历史上,康熙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他8岁登基,却遇到了“主少国疑”的局面。14岁亲政之时,又遇到了鳌拜党羽的专权,可谓是郁郁不得志。

幸运的是,在孝庄的帮助下,康熙铲除了鳌拜一党,实现了亲政。在此情况下,康熙皇帝兢兢业业,将国内的颓败的局势扭转了过来。

只是,中央朝廷之威虽然解除了,但是南方的“三藩”依然是康熙皇帝的心头之患。于是,他便下令“削三藩”,结果引发了一场兵变。

当时,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向康熙发动了进攻,甚至差点就推翻了满清的皇权。

危急关头,康熙皇帝又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他将矛头重点对准了吴三桂,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

通过这种手段,分化了起义军的军心,最终在1681年冬天,清军打进了昆明,颠覆了吴三桂的政权,三藩之乱被平定。

或许是年少时期经历得太多,所以造就了康熙皇帝“铁血”的性格,面对任何的威胁,他都会用坚不可摧的铁骑,踏遍任何一寸土地。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与沙俄的对决拉开了帷幕,用累累的战功,奠定了东北的版图。

沙俄的前世今生

蒙古帝国时期,曾有四大汗国,除了元帝国之外,还有一个名为金帐汗国的王国,而沙俄便是附属于该国之下的一个小国。

它的名字原本叫做莫斯科公国,后来金帐汗国爆发内乱,莫斯科公国便脱离了蒙古人的控制,正式宣布独立。

蒙古国分裂之后,对于周边的土地控制力减弱,此时莫斯科公国便开始对外扩张。到了清朝初期,沙俄的势力已遍及西伯利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帝国。

十七世纪以后,趁着康熙平定三藩的时机,沙俄便开始入侵清朝的领土,先后占据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所以康熙皇帝并没有管沙俄,这也使得沙俄越发的嚣张,军队直逼黑龙江一带,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势。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立刻来到了东北,巡视这一代的边防。当时,他先是派人与沙俄交涉,希望和平解决两国的争端问题。

奈何,康熙的警告并没有任何的作用,俄国还是一味地烧杀抢掠,似乎和平沟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件事。

炮轰雅克萨

经过多方的侦查后,康熙皇帝发现沙俄在雅克萨的守军并不多,所以只调遣了3000精兵,与沙俄对战。

1683年,康熙任命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率三千人马歼灭来犯的俄军。当大军来到雅克萨城下后,面对清朝的“先礼后兵”,沙俄更是出言不逊。

在此情况下,清军不再留手,立即包围城堡。经过一番苦战之后,雅克萨内的沙俄守军不敌,只能依靠城池之利坚守不出。

后来,曾有沙俄的士兵要支援雅克萨,但是在外围就被清军解决掉了。随后,清军又对雅克萨守军发动了炮击,沙俄不敌、开城投降。

至此,围绕雅克萨的第一场战争结束,清帝国收复了丢失的领土。只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完,因为沙俄的野心依然不死。

第一战沙俄失败后,没过多久,沙俄皇帝又派遣六百多名士兵赶往尼布楚,在那里卷土重来。

清军从雅克萨撤军后,沙俄趁机又进攻了这个地方,占领之后,他们又加强的防御工事。得知此事后,康熙勃然大怒,当即命令萨布素再度围剿雅克萨的沙俄士兵。

第二次战争中,清军加大了对雅克萨的炮击,根据历史的记载,雅克萨原本有800多守军,但最后开城投降的时候只有60多人了,可见战争之惨烈。

经过两次的战争,沙俄皇帝不得不重视康熙大帝。原本,他想从中国捞取一些利益,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沙俄皇帝谈判求和,请求康熙停止进攻,希望通过磋商的手段,解决两国争端问题。

而当时的清朝,也刚刚经历了三藩之乱,国家百废待兴,也需要休养生息的时间。最后,清朝、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一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再到海洋的这条线为边境,北方的土地属于俄国,南方的土地属于中国。西侧则以额尔古纳河作为边境,北方属于沙俄,南方属于大清。

就这样,通过一场铁血的战争,康熙大帝保护了东北三省的土地,所以现在他被很多学者称之为“千古一帝”。

回看大清王朝的历史,虽然雍正、乾隆也做了不少的大事,但是与爱新觉罗·玄烨相比,依然是差了那么一点。

可以说,自康熙之后,满清的皇帝再也无人能做到他那样的丰功伟绩,寸土不让、寸土必争。

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黑龙江流域再也未发生过战争。而沙俄不敢入侵大清,并非因为《尼布楚条约》的限制,而是因为康熙将他们打怕了。

这件事情也完美地诠释了一句话“弱国无外交”,想要在国际上立足,实力才是最好的话语权。绝对的军事实力才能换来绝对的和平,否则,一切都免谈,一切都是虚无。

犯我中华者,虽然必诛,这便是康熙的座右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