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车迷老司机

车迷老司机

你的一站式汽车资讯平台,让哥带你领略速度与激情的每一次心跳。

ta的内容68万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丰田混动技术领先25年:国产绿牌车油耗为何不敌?

2025-03-18 17:00
5

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中,1997年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节点。丰田普锐斯的问世,凭借其革命性的THS混动系统,开启了全球汽车市场的新纪元。作为汽车界的“理工男”,丰田在过去25年中不断专注于优化和完善这一技术,令其始终处于行业尖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却在追赶丰田的路上踽踽独行,难以撼动曾经“老旧”的混动技术壁垒。丰田THS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设计带来的能量分流与油电切换功能,能够多达每秒500次的调整动力流,确保发动机运转在最佳热效率区间(2000-2800rpm)内。这一切背后是丰田积累的2000万行代码和数十年的行车数据。

尽管国内有团队尝试逆向研发丰田的技术,成果却未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软件延迟方面远远落后丰田。在自主品牌争论多档DHT与单档DHT的设计时,丰田的行星齿轮组早已凭借高效的油电切换优势树立了标杆。它通过复杂的内部构造—太阳轮、行星轮及外齿圈的多重动能输入,确保了动力的轻柔且高效切换。

不甘落后的中国车企,在2021年由比亚迪推出DM-i混动系统,曾一度被视为可能终结“行星齿轮神话”的新希望。然而,经过对秦PLUS的EHS电混系统拆解发现,其内部仍旧依赖P1+P3双电机与离合器组合,同时也因离合器的设计增加了能量损耗和系统复杂度。在耐久测试中,国产混动车的离合器片在行驶8万公里后已出现打滑现象,而丰田的行星齿轮组却在百万公里拆解后依然保持近乎完好。

这种差距的形成,源于丰田对制造精度的极致追求。丰田将齿轮间隙严控在0.01毫米以内,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1/5;而国产车则在制造精度上存在明显差距,导致了传动效率的下降。丰田凭借仅需0.9度的小电池完成能量循环,复杂的电控离合器被行星齿轮组替代,使得他们的热效率从34%提升至41%。

为追赶丰田THS系统的油耗表现,中国品牌不得不选择大电池及多离合器的方案。然而,这种选择在环保层面却并非明智,部分国产插混车型由于大电池和燃煤发电比例的影响,其总碳排放量甚至高于丰田的卡罗拉双擎,反映出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巨大落差。

在这场跨世纪的混动技术对决中,谁才是真正的“绿牌”王者?答案或许已不言而喻。丰田依然畅行于混动领域的巅峰,而国产品牌在追赶的路上还有许多考验等待着它们的勇敢前行。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资讯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