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买百万级豪车?小鹏G9如何颠覆市场逻辑?
数字革命下的“反常识”定价
24万能买到什么?一辆普通合资SUV?一套城市停车位?小鹏G9用“全系标配双腔空悬+5C超充+十点按摩座椅”的百万级配置组合,直接打破价格与价值的传统公式
这背后是技术普惠的野心?还是生死存亡的背水一战?何小鹏那句“我们还在ICU的门口”的发言究竟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产品力拆解:降维打击的三大核心武器
第一刀技术下放,豪车壁垒崩塌
G9将保时捷卡宴同款双腔空悬、特斯拉FSD级智驾系统、5C超充电池三大百万级技术打包标配,硬件成本超15万元,却以24.88万起售。这相当于用BBA入门款的价格,提供旗舰车型的核心体验。
第二刀用户痛点精准狙击
充电焦虑?12分钟呢,就能够补能450公里啦,比特斯拉V4超充快出两倍之多;
续航焦虑?725km的续航哟,再加上AI能耗管理,冬季缩水率仅仅有15%而已;
焦虑?座椅按摩力度和专业理疗仪差不多呢,95%都是软包内饰,把奔驰E级给超越啦。
第三刀智能生态闭环
图灵AI智驾系统+高通8295P芯片+自研X-GPT大模型,实现“全场景无断点智驾”。用户实测显示,城市复杂路况接管率较上代下降40%,高速场景接近零干预。
商业逻辑:ICU门口的生死时速
何小鹏清晰表明,“小鹏还处在,ICU的门口”;其实G9的定价方式并非有意降低自身价值,而是借助技术优势恰当地调整了市场定位。
在2024年,小鹏的研发资金投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居然大幅增长了70%,并且通过对供应链进行深度优化,稍稍让成本降低了30%。
数据印证着野心:上市仅仅45分钟,订单就突破了3000台,而且70%的用户都选择了顶配,这证明了市场愿意为“技术普惠”而买单。对比蔚来ES6(368万起)、理想L7(3198万起),G9通过价格差构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行业冲击波:重构30万级市场规则
传统豪华品牌陷入两难之境:若跟进配置,成本将难以把倘若维持溢价,用户便会有所流失。
ModelY只得无奈地开启了“硬件增配计划”,而且极氪也赶忙对7X的定价策略进行了调整。这场因G9而起的“技术军备竞赛”,正在逐步改写新能源赛道的规则。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用户的认知方面——当24万的车型能够标配百万的技术时,“性价比”这个定义便被重新进行了书写。有车主较为直白地讲道:“开过G9以后,再去看待BBA,感觉仿佛是用曾经的诺基亚去换成了如今的智能手机。”
争议与未来:豪赌背后的隐忧
质疑声同样尖锐:双腔空悬寿命,能否得到保障?5C超充,对电池损耗有多大?小鹏以“终身质保+8年电池健康度≥70%”的承诺作出回应。不过说真的,资本市场依然存有疑虑:Q4财报显示,毛利率仅11.2%这样的话,技术普惠能否支撑盈利模型?
何小鹏的答案,藏在产品的迭代速度之中:G9预留了激光雷达接口,而且还支持L4级的智驾升级。其实今天的这场价格战仅仅只是序章罢了,真正的战场其实是在软件生态以及用户数据方面。
结语:一场没有退路的颠覆
当小鹏G9用24万标定,那可堪称百万价值,而且它颠覆的,不单只是价格体系,更有技术垄断的游戏规则。在这场豪赌的背后,其实是国产车企从“跟随者”向着“定义者”发生蜕变。
你会为这样的颠覆者买单吗?点击下方链接,查看G9真实车主评测。
(数据来源:小鹏汽车官网、搜狐汽车、财经网、车主社区实测)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大白兔
0大白兔 小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