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导师进校园(2):一位汽车工程师的成长——关于“未来生存力”的深度对话
家长导师进校园
一位汽车工程师的成长
关于“未来生存力”的深度对话
3月17日周一下午,高三肖梓萱同学的妈妈、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石海琳女士,以“汽车研发二三事”为题,为七宝学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成长分享。这场融合职场智慧与人生哲理的报告,不仅揭秘了汽车行业的“黑科技”,更以过来人的视角为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成长导航图”。
01
职场启示录:工程师教你“预见未来”
作为深耕汽车研发 20 余年的资深专家,石海琳女士用“DFMEA 失效模式分析”这一工程师思维,为同学们打开了看待世界的新视角:“设计车门时要预见到 100 种故障可能,人生选择何尝不是如此?”她通过生动案例,将复杂的质量工具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风险预判法”,提醒大家:“做决定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最坏结果是什么?能否承受?如何规避?”这种理性思维的启蒙,正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预防针”。
02
逆袭故事:从边陲小镇到顶尖学府
高中时代成长于90年代的云南临沧,石海琳女士的成长经历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在那个“读书全靠天赋”的边陲小城,她凭借自驱力考入武汉大学,又在高手如云的职场中突围。“当年我们年级300多人,只有40人考上一本。今天的临沧一中,985录取率已超 45%”。她用数据证明:自驱力就是拥有梦想、奋发图强的年轻一代破局的关键。
03
成长密钥:比学历更重要的生存力
在“学历 vs 能力”的讨论中,石海琳女士分享了企业招聘的“潜规则”:“校招看学历,社招看经历。但真正决定你走多远的,是这四种能力——
自驱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大学没人管,全靠自己驱动”;
洞察力:MBTI 测试后思考“我适合什么?”,职业规划要“想清楚再行动”;
应变力:用“四象限法则”管理压力,把“错题本”变成“成长清单”;
影响力:团队合作中学会“赋能他人”,领导力从“小任务”开始培养。
04
家校共育:为成长注入多元养分
此次活动是七宝中学“我的成长之路”项目的又一实践。通过邀请不同行业家长走进校园,学校正努力构建“社会即课堂”的育人生态。正如石海琳女士所说:“每个行业都需要解决问题的人,而你们,就是未来的问题解决者。”
一场报告会,连接起职场与校园;一次分享,点燃了成长的火种。当工程师思维碰撞青春梦想,当职场智慧遇见成长困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传承。期待更多家长加入“我的成长之路”项目,用真实经历为七宝学子的未来赋能!
01
学生观后感
高一(16)班 贾浩宇
作为资深汽车工程师,石老师通过职场积累的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职场发展的核心要素。她着重强调了学历作为职业起点的关键作用,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了全国重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讲座还特别分享了企业选拔人才的多维评估标准,包括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要素。
这场富有启发性的报告,使我深刻认识到知识储备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为个人发展夯实基础,更要肩负起家庭期望与时代使命。我将以此次讲座为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为成就自我、回馈社会、报效祖国而不懈奋斗。
02
学生观后感
高一(17)班 热比亚木
今天的家长导师进校园活动让我对社会人才需求有了全新认知。石老师以职场经验提炼出当代青年必备的四大素养:保持自我驱动力与目标感,培养观察思考的洞察力,锻造抗压创新的应变能力,以及发展团队协作的影响力。最触动我的是那些真实的职场规则——企业永远在优中选优,名校光环固然重要,但持续进取的心态才是立足根本。石老师用“先处理紧急重要事务,再按优先级统筹”的实用方法,提醒我们此刻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未来蓄力。这场分享像一盏探照灯,既照亮了前方的挑战,也为我指明了破浪前行的方向。
素材: 学工部 德研所
撰稿: 朱思天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大白兔
0大白兔 小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