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身上刺痒怎么办?如何治能缓解

肝癌晚期患者常常面临身上刺痒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治疗带来了额外的挑战。这种刺痒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代谢分解胆红素的能力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黄疸,进而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中西医的优势,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西医方面,针对肝癌晚期引起的瘙痒,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可能的原因包括胆汁淤积性瘙痒、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瘙痒、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黄疸、皮肤干燥、过敏反应以及内分泌紊乱等。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服用利胆药物促进胆汁排泄、应用升高血小板的药物、控制血糖水平、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此外,西医还建议患者注意日常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刺激皮肤。同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减少继发性感染的风险。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除湿止痒软膏、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来缓解瘙痒症状。

中医在治疗肝癌晚期引起的皮肤瘙痒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医认为,肝癌皮肤瘙痒与湿热蕴毒、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体质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采用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对于湿热蕴毒的患者,中医采用解毒泻火、清利肝胆的治法,常用方剂如菌陈蒿汤、牛黄醒消丸等,通过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对于气滞血瘀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消积的治法,常用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大黄虫丸等,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瘙痒症状。对于肝肾阴虚的患者,采用滋养肝肾、化瘀消症的治法,常用方剂如滋水清肝饮、二至丸等,通过滋养肝肾、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改善皮肤瘙痒症状。

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整体调节和标本兼治,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体质,改善肝脏功能,从而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中医治疗采用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避免了化学药物对身体的伤害,更加安全有效。

中医治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和谐的治疗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三联平衡”抗癌理论,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结合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其注重癌症患者正气亏虚状态的调节,并结合手术、放化疗等不同治疗阶段的实际病情,灵活施以理气活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等治法,控制癌细胞的进一步转移和扩散,以达到身体内部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维持癌症病情的长久稳定。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肝癌真实案例分享:

白某某,女60岁(病时),肝癌,2000年10月20日初诊,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人

2000年10月18日患者在省人民医院B超诊断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巨块型肝癌,肝内播散),少量腹水,肝区内病灶呈16.6×17.8厘米巨大包块,呈多发卫星灶。遂在2000年10月20日由老伴陪同到袁希福老中医处取药治疗,腹胀、肝区疼痛消失,复查肿块缩小;继续服药,体力恢复,可做家务,下地劳作。此后不断根据病情调整配方用药,患者先后用药1年余,病情稳定。2003年6月6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第一次随访,那时她已经像正常人一样,能干一般家务,有时还能参加田间劳动。2004年4月,第二次随访,患者自己在家种了一片菜地,时不时能提起两个大桶,浇水、施肥。2013年12月,第三次随访,袁希福老中医亲自到白某某老人家中探望,她身体健康,无任何不适,复查上腹部CT肿块大小约6.5×7cm,肿块周围已形成钙化。2017年8月,袁老中医再次探访,患者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能自己打理菜园。2020年11月18日,第五次随访是袁老中医受老人邀请参加她的“八十大寿”。11月29日,带着患者到巩义市人民医院复查,结果显示:肝上至今还有4.7x5.3cm的肿块,右肾上还有不均匀肿块占位,但是老人生活如常。现今2023年3月回访,目前情况仍然稳定。

面对肝癌晚期伴随的皮肤瘙痒,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整体调节和标本兼治理念,通过针对性的中药方剂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抓挠和感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