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十几年前,一部中央台播出的《闯关东》电视剧突然大火,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向讲述了100年前山东一家人闯荡东北的生活经历。

很多现代人也是从这部电视剧中得知,原来

“闯关东”

真不是传说,它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事件。

可在看这部电视剧后,人们都有个疑惑,

山东明明与江苏相邻,再往南走可以直达江南富裕之地,可为啥山东人宁愿冒着寒冷一路向北闯进雪乡,也不愿南下来到江南谋生呢?

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值得很多人思考。

要知道人口大迁移自古以来都不是件小事,在

我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三次人口大迁移,分别是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

顾名思义就是人们为了生计所迫,纷纷走出家门向东、西南部进行谋生。

其中,

河北和山东人走出山海关,闯荡东北大地则被称为“闯关东”。

历史上,人们在进行迁移的时候绝对不是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而是谨慎思考后才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而聪明的山东人也不例外,他们在闯关东前绝对会率先权衡利弊,从中得到最优解后才会踏上谋生之路。

在他们的意识中,到东北谋生有四大优势。

一、首先,东北与山东距离接近,文化习俗相近

从地图上来看,东北和山东都处于祖国东部,而且山东距离辽宁的距离也仅仅隔着一个渤海,这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两地之间的文化习俗相当接近,两地气候都偏向干燥。

有一点要注意,可能在大家的意识中东北风气偏向于乐观开朗,而山东则偏向于保守传统,而且山东以面食为主,东北则以大米为主,似乎两地饮食习惯大有不同。

不过可别忘了,

无论是山东还是东北,两地人民都开朗大方,包容性强,那里江湖习性浓郁,民风豪迈,饮食上也偏向于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最主要的是,两地之间的语言可以互相听懂,两地同属于北方方言片区,两者之间隔阂较少。

反观江南地带,那里绿柳成荫环境虽好,

但气候偏潮湿温暖,并不是适合绝大多数山东人体质,

何况饮食精致以米饭为主,这更让吃惯了馒头的山东人不自在。

更重要的是,

南方语言更加繁杂,北方人去那里不一定听得懂,容易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

所以在山东人看来,与其南下适应这种反差极大的气候和语言环境,不如北上出关,至少那里包容性强。

二、其次,100年前东北地区相当富裕

往前数100年,东北的发展远远甩其他省份几条街不止。仔细梳理就会发现,近代东北的开发划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俄国人干预。

在130年前,著名的中东铁路就在东北开始修建,这条铁路历时六年完工,通车后每年运送的旅客数量有超过百万人之众。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清末,有多少人因贫穷而坐不起火车,然而中东铁路却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这条铁路,周边的经济立马被带动地繁荣起来,东北的大豆小麦等各种农作物源源不断通过中东铁路运往俄国,同样,那些珍贵的舶来品也顺着这条沿线运进国内。

第二阶段,张作霖开发东北。

张作霖入主东北后励精图治,他目光长远,在开辟矿山的同时又修建铁路电站,还在东北各地新办学校积极屯田。

虽说张作霖开发东北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军事地位,但抛去个人目的,张作霖还是将东北还是开发得相当出色。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其他高校的老师月工资仅仅能领一两百元的时候,东北高校的老师月均工资已经达到360元以上。

由于东北经济发达,工资高又福利好,上世纪初常引得许多知识分子前来求学定居。

不管怎么说,在这两个阶段过后东北的经济全方位获得了长足发展,在东北巨大的经济虹吸作用下,很多山东、河北人都来到东北谋生发展。

第三,东北物产富饶、土地辽阔

东北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产区,也是我国石油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区。东北林区也是我国面积森林面积最大的林区。

在东北林区里,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甚至还盛产名贵的灵芝和人参等药材。

东北有一句著名的话“棒打狍子瓢舀鱼”

——东北的傻狍子遍地都是,那里的河流里繁育着种类繁多的鱼,随便一瓢扔下去都能舀到鱼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随便扔下一把米,没准第二天就能发芽。

对于农民来说,再没有什么比肥沃的土地更加重要。也难怪在逃荒年间,许多吃不饱饭的农民都铁了心冒着严寒来东北落脚。

而且东北土地相当辽阔,十分适合耕种。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世代以种田为生,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必然会寻找其他良田来代替耕种,而土壤肥沃又辽阔的东北大地绝对是闯关东人们的不二选择。

四、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南方多战乱

东北优越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是我国东北部咽喉之地,为此常遭遇日俄两国的觊觎。

但要知道那里毕竟是清朝龙兴之地,朝廷对于东北十分上心,他们宁愿委曲求全也不敢与日俄对抗,生怕让入侵者糟蹋了那方土地。所以在那段特殊的年代,东北还是保留了很多有生力量。

而江南却与之相反,自从清军入关之后,南方各地一直对清军不满,反抗运动也总是如火如荼。

因此不仅是江南,整个南方地区都聚集着许多武装力量,正是如此整个南方地区相对动荡,不是特别太平。

在各种综合因素的考量之下,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最终选择携家带口背上行囊,踏上茫茫的闯关东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