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商业频道最新文章 商业频道最新文章

2025,六大消费趋势正在涌现

来源|晓芳聊财经

大环境在变,市场在变,消费者也在变。

在过去的2024年,消费者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调整了他们的消费偏好与决策行为。

而这一行为,又反向重塑着整个消费市场格局,呈现出许多极具反差的消费现象。

本文通过观察与梳理2025年,我们 感受最深的六大消费趋势,描摹其中蕴含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轮廓。

希望这能为你打开2025的一扇窗。

01

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体验”买单

欢迎来到体验经济时代!

这是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文章《欢迎进入体验经济》的开篇语。

“体验经济”也因此正式被提出,成为继农业、工业、服务之后的 第四代经济形态。

体验经济核心要义在于 “造梦”,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作道具,以生活场景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

文章提出了体验经济的四个象限,其中Escaplst “逃离现实”成为消费者主动参与且沉浸式体验的热门选择。

近年来,众多火爆的文娱项目,都是抓住了这一消费心理。

“跟着悟空游山西”,将文化旅游与游戏场景深度融合,让游客仿若穿越时空,打破现实和虚拟界限,亲身感受西游文化的魅力;

“长安十二时辰”,凭借高度还原的唐朝场景、精彩绝伦的表演,带游客梦回大唐,沉浸式体验古代长安的繁华盛景;

泰勒斯威夫特的“时代巡演”,以震撼的舞台效果、动人的音乐旋律,为全球粉丝打造了一场场如梦如幻的视听盛宴,让观众暂时忘却现实烦恼,全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

这些项目的大热表明,消费者更愿意为能够带来即时享乐、帮助他们逃离现实片刻的体验买单。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通过这样的消费,寻得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哪怕只是短暂的休憩,也足以慰藉疲惫的灵魂。

这也 为文旅、娱乐等行业指明了方向, 未来谁能创造出更具沉浸感、更能触动心灵的体验项目,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02

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

性价比,也许是精准概括当下年轻消费群体价值判断的一个词。

在挣钱越来越难的今天,消费者没有必要花几倍的价钱为无端产生的溢价买单,理性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才是正确的选择。

比如, 越来越多的“苹果”和“戴森”们,将被国货们一一击败。

在吴晓波频道发起的一份,与平替消费相关的问卷中,统计显示:1352人中, 有近85%的人在近一年中,有过购买平替的行为。

近半数95后和00后在选择平替品时,表达了不想为大品牌,或者广告效应付费的意愿。这个比例远高于整体平均值的31%。

2025年, 消费者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消费的时代,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繁华,而是越来越关注产品的 “实际价值”。

03

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本土文化消费

近几年, 中国文化消费崛起和复兴的现象正越来越多。

比如:

  • 2024年,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布,用不到半年时间,销量突破2800万,销售额超90亿元,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热潮;

  • 今年春节,《哪吒2》横空出世,票房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历史;

  • 与此同时,民俗文化也带来了多地景区热度高涨,花灯、打铁花、英歌舞、舞龙、簪花围……成为2024期间最受关注的非遗民俗前十……

中国文化消费崛起和复兴的背后,本质是大国崛起的一种表现。

任何一个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都会进入到 本土意识觉醒的时代,会更青睐本土文化(品牌)消费。

美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日本是这样,韩国也是这样。

这是大趋势。

但是你要想在这个赛道里掘金,光靠大趋势不行,你还得找到自己的“小逻辑”:

这个小逻辑可以是文化+情绪。这里我们以复更后再度红遍网络的李子柒为例,她的视频里,藏着很多文化情绪:

比如 故乡。她的视频里有奶奶,有田地里的狗、鸡鸭、野花,让人们怀念小时候,怀念已远去的故乡;

再比如,满足了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大城市里的人天天996,自然向往一种“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所以说, 在文化的背后,你要真的懂“文化”,要读懂文化背后的商业逻辑。

04

情绪消费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2025年,情绪消费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从线上到线下,被「情绪消费」支配钱包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长期缺乏情绪出口的中老年人。

线下演唱会热,年轻人「追梦」华晨宇王源,中老年人则「圆梦」刀郎谭咏麟。2024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4.73%,观演人数同比增长63.35%,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对市场增长的贡献率最高。

线上短剧热,年轻人腻烦的俗套剧情,成了中老年人群的香饽饽。2024年,40至59岁的人群已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的占比达12.1%。2024年热门短剧中,老年霸总短剧占据半壁江山。

同样吃到了情绪价值红利的,还有靠IP玩偶翻红单季度同比增长120%的泡泡玛特。

之前有记者采访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问他: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这样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玩偶,卖出这么高的市值?

王宁说,答案其实就是四个字, 情绪价值。

就好像这个面无表情的Molly,它是一切心情,却又不是一切心情。

今天你很开心,你看见Molly,Molly就是开心的。

如果今天你很沮丧,你看见Molly就是沮丧的。

除了这种专门的玩偶, 实际上几乎每一种产品,都有可能融入情绪价值。

只要你愿意思考,几乎可以有无穷无尽的玩法。

05

线上线下融合日益成为新的消费方式

传统消费模式往往局限于线下实体店铺,或线上电商平台,而新型消费则打破了这一界限, 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

例如,新零售模式通过数据驱动、技术赋能,将线上流量导入线下实体店,同时利用线下门店的体验优势吸引顾客回流线上, 形成了闭环的消费生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月至7月,我国网上零售额8.38万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5.6%。

这表明线上线下融合日益成为新的消费方式。

06

大健康潮流的到来

大健康也将是一个消费者愈发关注,逆势生长的市场。

在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到“康养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根据规划, 到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6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30万亿,成为全球最大健康消费市场。

此外,国内健康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参考日本。

很多人都说, 日本就是20年后的中国。

根据日本内阁调查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到了一定阶段, 消费心理与观念逐渐趋于健康与自然,大量如健身、保健品、休闲旅游、睡个好觉等满足身心健康的消费兴起。

比如:

日本消费者最关心的,一个特别具体的问题, 睡个好觉。

报告数据显示,日本能确保6小时以上睡眠的人只有54.4%,刚刚过了一半。

有痛点就有产业,事关健康的痛点,就有更蓬勃兴旺的产业。

比如,各种营造良好睡眠环境的辅助工具,比如 遮光窗帘、耳塞、白噪音机。

睡觉就像战士的疗伤,抚平了伤口,才有勇气去面对第二天的战斗,再忙也别忘了睡个好觉。

07

最后

这两年,消费降级的风吹遍了消费市场的每个角落。

但我们也要承认,是消费迭代的速度,跑在了消费市场的前面。

当一切商业模式全部聚焦到了同一个竞争发力点上时, 越来越卷的价格和利润空间,也意味着这一竞争模式正在更快地走到尽头。

峰回路转,绝处逢生。

以价格为唯一标尺的内卷,只会加剧市场的坍缩,而以需求、品质、个性等为不同方向的商业发展,永远有新的增长空间。

健康的商业是更丰富多元,而非单一同质。

2025年,新的消费形态正在孕育和成长,也祝你,好运常伴左右,用热爱抵过黑夜漫长。

国际研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