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是瓦岗五虎将之一,其个人能力与程咬金秦琼相差无异。在小说中由于李渊曾误杀了单雄信的大哥,所以当瓦岗寨群雄纷纷投靠李世民时,他仍坚持与王世充在一起,而且王世充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单雄信。单雄信就这样成了王世充手下的大将。
李世民攻破洛阳后,单雄信被战败被俘,虽然有秦琼等人劝降,但是仍不投降,最后李世民只好把他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则在行刑前托付给了好友秦琼,由秦琼扶养其儿子长大成人。小说里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李世民仁义的形象,在历史上要杀单雄信的人恰好就是李世民,当时虽然有人劝告李世民不要杀单雄信,可是李世民还是一意孤行将单雄信处死了。那么一向以仁义明君自居的唐太宗曾收降很多降将为什么偏偏不给单雄信一条活路呢?
我见过的解释有以下几种:其一,单雄信其实也不是很骁勇,而且当时统一全国的战争已经结束(后来的刘黑闼叛变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世民已经不需要单雄信那样的勇将。这种观点我觉得说服力不大。要说单雄信不是很骁勇,那至少他比世民自己要强,因为他两度能威胁到世民的性命。而当时虽然统一全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但对外——主要是对突厥——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像单雄信这种骑兵大将,总归是多多益善的人才,没有理由说不需要的。
其二,有一种意见认为,世民麾下有很多原属瓦岗军的骑兵大将,如秦琼、程知节、罗士信乃至世绩,而单雄信在这些人之中有很高的威望,这是世民不愿意收纳他的缘故。因为这种威望是统帅才应该有的,一军之中不妨多大将,却只能有一个人人服从、威信最高的统帅,单雄信进入唐军只会带来不良影响。这个意见很有新意,也很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单雄信会是这么有威信的人吗?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显然还是受了演义的影响,因为在演义里,单雄信原来是绿林头领,确实就是众人的“大哥”。可是这是史实吗?我认为不然。这些人出身瓦岗,但瓦岗原来的头领是翟让,并不是什么单雄信。(所以翟让被李密所忌杀之后,众人才会开始对李密离心离德,成为瓦岗军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而李密之所以要杀翟让,还真的就是这种意见里的那个道理——尽管是翟让主动把自己的领导地位让给李密,他在众人之中的威望还是太高,使李密无法安心。)事实上,世民坚持斩杀单雄信时,也就只有世绩一人尽力相劝,秦琼等原来出身瓦岗的一批大将都没吭声。史书既然不介意记载世绩劝阻世民的言论,也就没有理由要回避记载其他原瓦岗大将的反对。显然是他们并不反对,所以没有记载。由此可见那些原瓦岗大将其实对单雄信并没有太密切的关系,也就世绩跟他是有过命的交情的。
否定了以上两种比较流行的“解释”之后,我个人给出的解释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单雄信曾经两度威胁到世民的性命,所以世民不肯原谅他。我们还是不要被演义里那个“滥好人”的世民形象所影响,以为真实历史中的世民就是一个不会记恨、无条件地爱才的“主公”。演义过分强调世民的不计前嫌地爱才,编写了程知节作为瓦岗大将时曾经追杀过世民、尉迟敬德甚至曾经要求世民受他“胯下之辱”才肯降唐这些情节,其实在历史上全都没有发生过的。若真的发生过这种事情,只怕世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砍了他们的头,而不是招降他们。(后来对魏征这类文人不计前嫌,可魏征做建成的太子冼马时,其实也就劝过建成要下决心诛杀世民而已,动动嘴头,估计也没有很具体的计谋,作为东宫的僚属,说说这种句也很寻常。)
李世民干翻窦建德,回来收拾王世充,王世充开城投降,李世民大开杀戒,把王世充手下相当多的死党几乎全杀了,比如写檄文骂他的,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杀了好多唐军的,还有差点把他和李元吉枪杀的单雄信。单雄信为此找徐懋公求情,徐懋公说单雄信此人勇武可用,战场上那是各为其主,以后跟了您肯定也是一条好狗,我愿意用我的全部官爵和赏赐换他一条命,并用我的身家性命担保他不会反叛。
李世民说自己是奉了父亲的旨意,才处死单雄信等降将的。这明显是推卸责任,因为李世民杀单雄信纯粹是出于报复,理由很简单,在王世充与唐军交战时,单雄信至少两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性命。另外徐世勣明明是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完全掌握生杀大权,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杀单雄信纯粹是公报私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