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皮定均与中原突围》、《“皮旅有功,由少晋中”——中原突围死亡之路生还的第一旅》——党史博览
1967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国内各地的党政军负责人,就在这些人中,周总理很快就看到了皮定均的身影。
总理非常高兴,走过去与皮定均握手,一见到他的样子,周总理就忍不住想起了21年前那场精彩的中原突围。
他当时笑着对皮定均说:“你过去带领的那个皮旅打仗真行啊!在中原突围时,虽然只是一个旅,中央是把它当作一个方面军使用哩!”
周总理的这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当年皮定均的皮旅到底有多强呢?中原突围之后,皮定均究竟带了多少人出来?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陷入了微妙的氛围,蒋介石暗中调集部队,准备对解放区发起进攻。可碍于舆论压力,他又不得不维持面上的和平,甚至还主动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
毛主席冒险前往重庆,双方成功缔结了和平条约,可这让蒋介石非常不满。眼见自己的部署被彻底打乱,他索性不装了。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撕毁了和平条约,开始对解放区进攻,而他选择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原解放区。
那时,中共的主要解放区分布在山东、华北一带,这些地方自然是蒋介石进攻的重点。可横在国民党面前的中原解放区,是他们必须拿下的要地,否则蒋介石就无法向各地派兵。
为了除掉这个心腹大患,蒋介石调集了11个军26个师30万兵力。他们还在中原解放区周围建立了数千个碉堡,并构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打算利用中原一带四战之地的特点,将中原解放区包围,彻底吃掉这里的解放军主力。
蒋介石的此举确实给中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相比其他大根据地,中原解放区的兵力并不算特别多,能够投入作战的部队只有6万多人。
尽管李先念等人在这里经营多时,解放区的发展非常顺利,但中原一带无险可守,想要粉碎敌人的包围网谈何容易。
除此之外,李先念等人还承担了一个重要任务,他们要尽可能牵制住国民党这支大军,这样才能给其他解放区备战争取时间。
可是战局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在刘峙等人的指挥下,国民党从四面八方迅速围了上来,蒋介石还在不断增加兵力。
眼见局势危急,毛主席等人立即给李先念等中原解放区的负责人发电,要求他们不要考虑其他的,必须尽快突围,主席也清楚中原一带突围有多艰难。
因此,他特意告诉李先念等人,一定要生存第一。接到主席的指令,中原解放区的部队迅速开始准备,他们商议之后,很快确定了突围的方案。
中原解放区的部队分为三路,其中李先念等人带领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除第一旅以外的一纵队其余部队为南路,分兵同时出发,争取尽快突破敌军的封锁,向西突围。
当然,大部队就这么行动会非常危险,因此第三路部队就承担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由皮定均带领的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
待主力越过平汉路后,再自行安排突围,第一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他们必须牵制更多的敌军,给主力争取时间,可那样一来,他们自己想要突围就非常困难了。
皮定均1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此后一路跟着部队四处征战,长征时期又成为四方面军中的一员猛将,到了抗战期间,皮定均已经是129师下属特务团的团长。
后来,他奉命带领部队来到了豫西,击败了诸多日伪军,成功创立了豫西根据地。他的部队也被改编为了第一旅,长期驻扎在光山县一带,处在中原解放区的最东面。
考虑到皮定均部队的驻地,以及他的军事能力,由这位把守东大门的猛将负责向东牵制敌军的任务是非常合理的。
皮定均接到指令后,立即动员部队开始了准备,他们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国民党也判断解放军会向东突围,于是将重兵与主要工事都放在了东面,仅在部队正面商城潢川一线,就有敌人4个军,以及多个团的地方部队。
皮定均坚决执行了命令,后来他指挥部队向东移动,摆开阵势做出要与敌军决战的样子。他的这一招确实吓住了敌军,国民党不知道东面到底有多少解放军,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之后,经过几次试探性进攻,国民党还是决定压上进攻。他们利用人数优势,从三个方向朝着皮定均的部队扑了过来。
为了给主力争取时间,皮定均指挥部队死守阵地,与敌军激战多时,成功拖住了敌人。
可这么不断阻击,第一旅自己的伤亡也不小,要不是中原军区又安排了独二旅伪装成司令部吸引了敌人部分兵力,恐怕这样惨烈的战斗还要继续打下去,那样他们可真吃不消。
因此,皮定均一面指挥部队执行任务,一面也在思考着该如何安排部队突围,现在他们要想撤,可就没那么容易。
皮旅上下共有6000多人,这些战士许多都是抗战中一路走来的老兵,若是突围安排不当,这些精锐力量就会白白损失。
于是,皮定均迅速召开了旅党委会议,商议突围的方案,可大家也发现:他们似乎无路可去,向南或向北都面临着长江黄河等天险,他们也不可能向西把敌军引到主力部队那边。
皮定均思量再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向东突围。
这让众人感到震惊,向东若是顺利突围,确实能到苏皖解放区。可东面本来就是敌军重兵防范的区域,他们要面临4个正规军的庞大敌军,还有无数的封锁线与碉堡群,这看起来根本无法做到。
就在此时,政委徐子荣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部队完成任务后,先做出全军出击的架势。引起敌人注意,他们的部队则在敌人出动后立即缩回来,在原地找个合适的地方隐蔽起来。等敌人追过去之后,他们再利用这个空隙向东突围。
虚晃一枪搞回马枪战术,确实能骗过敌人,可他们是一个旅的部队,想要找地方把这么多人隐蔽起来谈何容易。
好在,皮定均听了之后立即想到了一个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藏兵的地方,那就是刘家冲。皮定均天生就有着一个特殊的能力,只要看到沿途山川险要,就能立即记在心里。
因此,他选择了刘家冲,这里是个小山村,位于两股敌军的结合部。这一带没有大山,只有一些小山沟,此处还处在敌军进军的两条公路之间。
选定位置后,部队立即开始了行动,完成任务之后他们迅速向西佯装撤退,敌人果然被吸引了过去。皮定均的选择也非常明智,敌人一开始控制了刘家冲,但看到这里的地形,不认为解放军会在这隐藏大部队,于是就放弃了这里向西追击。
皮定均的部队把敌人引诱过来后,立即调头向西急行军,全旅迅速隐藏到了刘家冲一带。为了确保安全,皮定均让部队在四周布置警戒哨,严密封锁消息。
部队露宿在树林里,不生火做饭,哪怕咳嗽都要捂住嘴巴,军中的骡马全部扎紧嘴巴。
敌人追着追着,发现皮定均的部队突然消失了,他们没有想到皮定均部就藏在他们眼皮底下,而是认为皮定均损失惨重,一定向西急行军追主力部队了。
因此,敌军将兵力调往西面,开始在这一带搜索。皮定均的部队在刘家冲藏了一天,他们也想与主力取得联系,可没能联系上,幸好他们与中央取得了联系,毛主席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立即让他们赶紧突围。
于是皮定均迅速率部从刘家冲东出,他们一路避开了敌军的封锁线,以最快的速度绕到了敌人的后方。直到此时,敌军才发现皮定均实际上是向东突围了,恼羞成怒的敌人立即调兵围追堵截。
皮定均则带着部队先向西南进军,抵达了易家田铺,等到敌人闻讯追来的时候,他们迅速完成了90°调头,直接朝着东南方向进军。部队一路势如破竹,直穿潢麻公路,很快他们就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负责围剿的国民党第72师见状,急忙调被甩在后面的新十三旅尾随追击,十四旅在黄土岗地区堵击。没想到皮定均让部队伪装成第72师的谍报队,靠着这一招顺利突破了黄土岗的防线。
很快他们遇到了一次大考验,大牛山是进出鄂豫皖三省的天然要道,也是部队突围必须拿下的战略要地。皮定均指挥部队在这里与敌军进行了激战,敌人提前部署,利用两侧的高地打退了解放军的进攻,还朝着两面包抄夹击。
见此情景,徐子荣等人组织了精英部队作为突击队,靠着战士们的拼死奋战,成功拿下了两侧高地。最终,他们顺利占领了大牛山阵地,从而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一路进入了大别山区的腹地。
眼见皮定均的部队逃出包围圈,国民党军立即围了过来,想要把他们消灭在大别山区内。皮定均带着部队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吴家店一带,在这里他们得到了群众的支持,部队短暂休整恢复了元气。
休整完毕后,他们继续行军,部队一路经土地岭、西界岭一带后,终于抵达了安徽霍山县大化坪。来到这里,皮定均的先头部队也与敌人展开了战斗。
当时国民党挺进纵队第二团在清风岭一带堵住了部队的去路,他们抢占山顶,利用地形牢牢压制了解放军,皮定均见状根据环境,安排部队一路吸引敌人,一路迂回上山进攻敌人的侧后。
战士们穿过遍布荆棘的道路,艰难通过悬崖峭壁,终于来到了敌人侧后,随后部队全线进攻,这才成功占领了清风岭。
随后,皮定均带着部队一路来到了大别山东侧门户磨子潭,位于淠河西岸,三座大山壁立对岸,若要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他们就必须顶着敌军的火力渡过淠河。
部队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战士们长途跋涉,已经十分疲惫。先头部队渡河后,只派了一个连抢占山头,可这个连基本是大别山区的战士,因不愿意离乡,集体跑路。
其余的部队则在山下休息,反应过来的敌人迅速行动,差点将这些部队全部包围。好在皮定均及时派出部队,帮助先头部队守住了对岸的渡口,这才守住了希望。
当地的群众也为他们提供了帮助,他们为皮定均指出了水浅的地方,皮定均利用先头部队吸引敌人的情况,带着主力部队手拉着手,从这里成功渡河。顺利抵达对岸后,全旅士气大涨,他们一路击败敌军,快速向东进军。
后来部队抵达了东山坡,但接下来依旧面临着不少考验。皮定均动员部队继续向东进军,他们先是占领了大别山东麓出口毛坦厂,之后部队以每晚50多公里的速度急行军。
几天内,他们连续拿下了官亭镇,吴山庙一带,直到抵达红心铺才算安了一点心。此时,他们只要跨过津浦铁路,就能顺利抵达苏皖解放区。
只是此时国民党军也来到这一带,他们打算阻止皮定均继续向东。皮定均巧妙指挥,先后打败了多支敌军,战士们最终顺利通过津浦铁路,顺利来到了苏皖解放区,并在不久之后与嘉山支队会师。
至此,皮定均部实现了不可思议的中原突围,他们从1946年6月底开始,全军奋战近一个月。
当时部队横跨鄂豫皖三省,打了23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他们愣是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翻越了险要的大别山。无疑,这让皮定均一战名扬天下。
那么他们这个旅此次突围损失到底有多大呢?
当时包括掉队在内的伤亡,仅两千余人之外,部队来到苏皖解放区的时候竟还有3个团完整的编制共5000人,在绝境下这般有生力量的保存,自然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所以他威震华夏并不是没有来源的。而这支部队后来也因此有了“皮旅”的美名,成为解放军中的王牌战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