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大红袍:营收利润双降,过度依赖成难题

一场由张艺谋领衔导演的《印象·大红袍》,迎来在武夷山演出的第15个年头。3月20日,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下称“印象股份”)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及净利润双降。其中,演出门票收入持续贡献了超九成营收。

01

依赖 “门票经济”

作为印象股份的核心产品,《印象·大红袍》自2010年首演以来,一直是武夷山旅游的一张亮眼名片。目前演出已超过6100场,接待观众超800 万人次。

通过这台演出,公司去年门票收入达1.3亿元,占整体收入超九成,同比微降0.7%。相比之下,酒店和文旅等其它业务收入对营收贡献不足一成

对于业绩下滑,印象股份表示,由于当地旅游业对游客消费的推动力不如2023年同期显著,前往武夷山旅游及购买演出门票的游客数目减少。

山水实景演出作为基于文旅景区的特殊演艺形式,一方面与项目所在地的旅游资源情况、天气地理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一旦项目业务的市场条件出现不利变动,公司将较易受到冲击,出现营业收入显著降低甚至亏损的局面

资料显示,2022和2023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公司分别演出355场、567场和391场。业内认为,印象股份演出场次已逼近饱和点,未来的增长空间很有限

图源印象大红袍

今年初,公司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后,主营业务单一、多元化业务收效甚微的经营状况,引发行业及投资者关注。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印象股份的业绩高度依赖旅游市场的整体表现,单一业务模式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一旦《印象·大红袍》的吸引力下降,公司缺乏其他核心竞争力来弥补。

为寻找新的增长点,印象股份表示将斥资3200万元,策划一档新的旅游山水实景演出项目——《月映武夷山》,计划今年4月上映。其在招股书中表示,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预计为六个月,投资回报期则约为九年半

“月映武夷”项目施工现场

此外,公司也在逐步开发文旅小镇及茶汤酒店业务的多元化组合。 近三年,每年来自 印象文旅小镇的收入约 300万元,酒店业务则连续亏损两年 ,尚未见明显的业绩支撑效果。

图源武夷山茶汤温泉度假村

02

从开创性到雷同化

《印象·大红袍》的诞生源于当时武夷山旅游虽兴盛,但夜间文旅项目匮乏。为充分挖掘当地文旅潜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武夷山政府决心打造一台特色实景演出。经多方努力,邀请到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组成的“印象铁三角”操刀创作。

经深入研究武夷山的茶文化、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他们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为天然舞台,开创性地编排和开启了武夷山水与茶文化交融的演艺模式,填补了当地夜游经济的空白。

作为文旅融合的经典IP,《印象大红袍》近年来面临着一定的同质化挑战。首先,印象系列演出多采用“人海战术”,以宏大的舞台背景、众多群众演员和民俗表演为常见形式,演出形式趋于雷同。

随着各地文旅项目的增多,类似的实景演出IP不断涌现,游客对单一演出形式的新鲜感逐渐降低。此外,其所在的武夷山地区也有其他夜游项目,如“武夷水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搜狐旅游梳理发现,网络购票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印象系列演出的配套体验、内容雷同等问题多次引发游客吐槽。有用户评价《印象·大红袍》“没有主线,现场布景土,不能值回票价和时间”;对《印象·刘三姐》的差评则主要围绕在“节目老套”“场景单调”等方面。

《印象大红袍》《印象·刘三姐》大众点评用户评价

此外,户外大型演出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印象股份业绩呈现季节性明显波动,5月、10月等黄金周、寒暑假和小长假是演出和收入高峰期。 由于淡旺季明显,业内认为存在旺季时无法充分满足游客的观演需求,或在淡季时设备因未能充分投入使用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近年来,旅游演出成为演艺消费发展的重要增量;与此同时,部分旅游演艺剧本缺乏原创性,依赖地域文化或历史IP简单堆砌的现象也受到诟病

“一个《长恨歌》成功了,全国冒出几十个仿制版。”一些地方出现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甚至用一般的舞台艺术作品滥竽充数,与旅游消费者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审美期待有较大差距。”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孙若风指出。

03

旅游演艺火爆的背后

旅游演艺的繁荣不仅为城市带来客流,也为企业创造可观收益。《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2024年全国旅游演艺演出场次近19万场,观众人数突破8500万人次。

宋城演艺旗下“千古情”系列在全国13个景区轮番上演:其中,《西安千古情》去年演出近1800场,三峡千古情开业仅百天营收突破1亿元;山西的《又见平遥》全年演出近千场,实现收入1.65亿元;甘肃敦煌依托文化底蕴,推出《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四大剧目,全年演出2358场次,吸引游客破百万。

西安千古情

随着文旅市场复苏,近年来旅游演艺行业的投资动作不断。泉州2024年签约“宋元中国·东方大港”、“戏剧古厝”、“吾爱·泉州”演艺项目,总投资超25亿;江西投资3.7亿元打造“南昌城市文化街区”演艺项目;今年初,搜狐旅游报道过青岛投资2.5亿元打造“丝路千古情”演艺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演艺行业头部企业正面临盈利压力。以A股上市公司三湘印象为例,旗下拥有《印象·刘三姐》等知名IP,收入主要依赖房地产业务,2024年上半年文艺演出收入不足4000万元,营收占比不到一成

由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另一档《印象·海南岛》,因选址、内容策划及外部环境等因素,运营5年后宣告停演。

《印象·海南岛》的演出剧场

有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旅游演艺的成功需依托著名景区、大型城市或主题乐园,确保稳定的客流基础。 此外,周边客群的消费能力和留宿率也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

“旅游演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另一方面需优化内容创作,避免同质化竞争,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如是强调。

撰文 | 晓慧 编辑 | Mulan

联系我们:contentlvmei@sohu-inc.com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